臨汾新聞網訊 “看仔細了,別漏掉任何一個細節?!薄傲恳幌履莻€縫隙有多寬?”……5月28日中午,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在似火的驕陽下,大寧法院訴調團隊每個人臉上都掛上了汗珠,但他們依舊頂著烈日仔細查看著居民房屋的質量問題。這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也是大寧法院訴調團隊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推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轉化的實際行動。
一紙判決容易,難的是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案結事不了,后患無窮。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某公司承攬了太古鎮地質災害治理移民搬遷自建房工程,約定以包工包料的方式為10戶村民建設平房,合同約定了工程總款、工程期限、質量要求及付款結算方式等。在建設完工后,這10戶村民認為某公司的工程出現多處質量問題及部分工程未完工等情況,拒絕支付工程款,而某公司卻提出工程質量不存在問題且部分村民私自在院內挖井、挖地窖導致了墻體裂縫等情況的出現,經雙方多次協商無果,某公司遂訴至大寧法院。
在對某公司的訴訟材料進行審查、了解案件基本情況后,大寧縣法院訴調團隊認為該案屬涉民生案件,若不能妥善解決,不但涉案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甚至還會引發更大的矛盾。帶著讓訴前調解發揮最大作用的使命,該案立案庭負責人張益民決定通過實地勘查、講解法律等方式,對10起移民搬遷自建房工程糾紛開展調解工作。
勘查當日,訴調團隊查看了房屋存在的質量問題,還對爭議問題逐一進行核對。通過亮出證據,分析利弊,釋法說理……調解工作上演了“車輪大戰”,從中午一直持續到下午6點多,10戶村民與某公司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村民們同意按照各自的情況支付工程款,某公司也同意對部分村民提出的工程質量問題進行修復解決。當看到10戶村民與某公司在和解協議上簽字時,訴調團隊成員終于松了一口氣,并告知雙方要嚴格按照協議內容履行各自的義務。張益民深有感觸地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解決糾紛為切入點,通過開展巡回審判,深入農村就地化解糾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