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有機黃瓜脆美可口,吃著放心,兒時的味道又回來了。”近日,雨后初晴的大寧縣昕水河南岸一座菜園內,整整齊齊的黃瓜架上藤蔓纏繞,掛滿了沾滿雨水的翠綠黃瓜,讓人垂誕欲滴。從縣城前來的游客們一邊采摘,一邊嘖嘖夸贊。
大寧縣徐家垛鄉南桑峨村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的黃瓜上市后,正在忙碌的基地管理員賀潤堂說:“我們基地的黃瓜不打農藥、不上化肥,全部施有機肥料,口感好,無公害,每天都有人來采摘,平均每天銷售75公斤左右,已經銷售1000多公斤了,總收入近萬元,縣消費扶貧訂單已經排到7月底,種植戶信心十足。再過幾天,有機辣椒和西紅柿上市后,這里就更火了!”賀潤堂是村里的股份經濟合作社社員,在基地長期管理有機蔬菜,一個月有3600元的固定工資。
南桑峨村轄兩個自然村,全村現有196戶、546人,其中75戶貧困戶在2016年年底全部脫貧。但是,徐家垛鄉領導認為,脫貧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而是要不斷鞏固脫貧成果,鼓足干勁,一拼到底,他們根據南桑峨村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境內還有白馬嘯、天然溫泉等旅游景點的優勢,精準對接群眾期盼和需求,把發展有機農業和鄉村旅游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今年2月開始創建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組織有勞動力、懂技術、有能力的社員抱團發展,無勞動力或者無能力的農戶將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紅,15戶村民中有12戶脫貧戶參與其中,增加收入50%以上。目前,該村已初步建成了小規模循環農業示范基地,現有一座存欄100余頭的豬場,可用沼液連續追肥3年的桃園10畝,穩定供應10戶農戶燃料的沼氣池一座,并種植有機蔬菜6畝、玉米和南瓜13畝,發展有機桃樹49畝、葡萄6畝、櫻桃12畝,在有機農業發展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南桑峨養豬專業戶、老黨員賀俊星的養豬場就在基地旁邊,他從2014年開始養豬,養殖規模達180余頭,到2016年收入6萬余元,他家的10畝桃樹從辦起養豬場開始就施用沼渣和沼液做肥料,到秋后收獲的鮮桃個頭大、品質好、口感佳,贏得了顧客青睞,畝均收入5000元,成為村里收入最高的富裕戶。賀俊星自己致富后不忘帶動鄉親們脫貧,積極參與村里的股份經濟合作社,之后又加入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義務種植2畝西紅柿,免費給示范基地提供沼液、沼渣,積極引導村民大面積種植無公害有機農產品。
“我家的豬場是有機養殖示范點之一,按照‘豬—沼—果—菜’循環農業為基礎發展方向,儲存的沼渣、沼液就是最好的有機肥料,沼氣可以照明做飯,既環保又安全?!辟R俊星高興地說。
在賀俊星的帶動示范下,村里的脫貧戶對有機農業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少農戶自發購買有機肥料,學習種植技術,堅持走有機農業的新路徑。47歲的賀還生去年清明節栽植了6.5畝有機葡萄,現在正雇人疏果,預計產量可達5000公斤、收入4萬元左右。他說:“自從建起了有機農業示范基地,我就加入村里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再也不出去打工了,在管理好葡萄樹后,還可以在購買式造林、修路、引水等小型工程打工。在家門口干活,工資高、開支少,日子過得舒坦、穩定,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徐家垛鄉政府負責人表示,南桑峨村基本形成了循環經濟示范基地雛形,今后還要在這里建設有機農業園區、園藝園區、旅游園區、餐飲區“四個園區”,逐步形成以南桑峨村有機農業為中心、帶動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的互動格局,讓南桑峨村的土里長出“金疙瘩”、農民抱上“金娃娃”。(侯耀強 王芳)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