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安澤縣冀氏鎮利用農戶庭院發展致富產業,“一個院三分地”的“庭院經濟”發展模式為當地的貧困家庭增收致富帶來了新的希望。
宋秀萍是冀氏村的一個貧困戶,家里共有3口人,丈夫早逝,自身殘疾,孩子還在上學,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地少、人多、缺勞力成了制約增收的最大短板。如何精準制定脫貧措施?讓村干部也一時犯了難,發了愁。經過多方調研,鎮黨委為宋秀萍量身定做了多項脫貧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發展“庭院經濟”。所謂“庭院經濟”,就是針對大多數勞力弱或缺勞力不宜外出務工的情況,利用家中庭院的空閑地發展密集高產的有機黨參種植產業,該鎮為貧困戶無償提供黨參苗,與公司簽訂購銷和技術服務協議,確保產業可發展、能增收、有市場。目前,這一模式在全鎮推廣開來,50個貧困戶發展了庭院經濟,占到了貧困戶總數的30%,戶均種植面積90平方米,栽植4000余株,僅此一項可年增收6000元,成為了全鎮脫貧攻堅產業的一大亮點工程。(曹斌)
責任編輯:實習生衛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