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發展,推動科技創新、高水平人才聚集等工作再上臺階。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將“堅持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相結合,著力提升創新驅動效能”,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繼續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
揚鞭催馬奮蹄疾,百尺竿頭思進取。參加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和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代表委員們,在會場內外激蕩思想,各抒己見,為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激發活力 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
過去一年,我省把創新驅動放在轉型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激發創新活力,撬動全社會資源進一步向創新集聚,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155家,專精特新企業達到2392家。實施科技重大專項20個,15項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發明專利有效量29萬件,增長4.9%……
“我省科技創新步伐在過去一年不斷邁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優化,交出了亮眼答卷。”省人大代表、山西嘉世達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曉普認為,要進一步破解高質量發展“成長的煩惱”,還面臨一系列挑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強化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選育賦能,培育細分行業隱形冠軍。”孫曉普說,這為下一步全省科技工作明確了主攻方向。他建議,加大準“小巨人”企業培育力度,幫助企業明晰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以及全國同行業水平,及時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時,加大現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扶持力度,在高端人才、科研院所和資本融資等方面提供對接服務,積極為其爭取省市相關扶持資金,幫助企業提檔升級。積極探索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才引智激勵政策,對標先進地區,從各方面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已成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
回想2008年,省人大代表、山西海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申鵬展至今對當時找項目的情景記憶猶新:“我們幾乎跑遍了北京上海的科研院所,費盡周折才確定了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球這個項目。”
從2008年的制備技術開發及小規模試制到2022年的量產,歷經十余年艱辛,山西海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實現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球設備、技術、配方、生產工藝的自主研發,并且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擁有目前國內唯一的萬噸級生產線裝備,制造能力及規模全國領先。海諾科技現已在上海、山西設立海諾先進微球材料研究院,以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球、微球復合材料等先進微球材料的制備及應用研發、成果轉化為研究方向,打造國內一流的微球材料創新研發平臺。申鵬展說:“政府工作報告既是‘動員令’,又是‘任務書’。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最根本的就是不斷增強研發實力,提升研發水平。我們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為山西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招才引智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科技創新,人才先行。去年,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全鏈條發力,做好各項人才工作,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的安排部署,為我們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人大代表,呂梁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欣寧認為,對呂梁乃至山西而言,隨著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步伐的加快,人才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近年來呂梁市堅持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傾力打造新時代呂梁人才集聚高地。聚焦重點領域人才缺口,搶抓高校畢業生求職“窗口期”,開展專項引才行動,市縣兩級共引進了急需緊缺專業的碩士研究生3321名、博士研究生5名;通過實施科技特派員、“揭榜掛帥”、候鳥服務、技術入股等方式,柔性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創新人才;市縣四大班子領導對科研和落地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的包聯模式;出臺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高標準建成呂梁專家港和人才港;以實干實績實效為導向,建立“主管部門考察+用人單位評價+社會調查”相結合的人才作用發揮情況考核評價機制,有效激發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張欣寧表示,下一步,呂梁市將認真學習貫徹省兩會精神,堅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并重,堅持從人才“引育留用”上發力,加快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有效破解影響和制約呂梁“985”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難題,著力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催人奮進。”省人大代表、山西大同大學黨委書記趙水民說。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作為我省首批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建設高校,山西大同大學始終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抓住人才第一資源這個“牛鼻子”——在“引”字上下功夫,緊緊圍繞“高精尖缺”四字要求,嚴把人才引進“控量提質”工作原則,設立“伯樂獎”招賢納才,對特別優秀的人才,實行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特事特辦、特崗特招,為團隊人才開辟綠色通道;在“育”字上做文章,“引”“育”并重,重在育“才”,支持在職教師學習進修和攻讀學位,選派優秀青年人才到地方政府、企業廠礦、科研機構掛職鍛煉,組織青年博士有組織地參與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在“激”字上見實效,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完善差異化職稱評審辦法,出臺實施新的績效分配方案,科學合理使用人才評價結果,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布局中明確新坐標,在轉型發展大邏輯中找準新方位。趙水民說:“風好正是揚帆時,我們將著力提高應用型人才供給質量,在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中展現新作為,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推動發展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是助推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高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加快縣域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縱深推進高等教育“百億工程”,推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等。
去年,省委省政府以超常力度實施“百億工程”,為全省高校“雙一流”建設和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我省高校在高水平研究論文、國家級重大工程重點項目、教學成果獎、一流課程、大學生創新大賽等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耀眼成績。全省共增列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山西大學獲批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基地”;中北大學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現代產業學院;山西醫科大學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并躋身全國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省人大代表、山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郭睿說,下一步,將堅決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突出地域特色,進一步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成果轉化,推動創新創業,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涉及科教興國戰略、科技創新體系的完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對人才培養的重視。這些不僅凸顯了我省在現代化建設中對科技和教育的重視,也為我們公司未來發展戰略提供了寶貴指引。”省政協委員、山西世紀大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兼CEO賀振華說,“科教興國戰略,突出了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作為科技公司,深知依靠教育發展培養優秀人才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為此,公司將加強與本地高等教育機構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動符合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包括共同設立研發中心、共享實驗室設施,以及聯合開展行業相關的教育項目等。”
山西日報記者程國媛 李煉 郭寧 燕中興 裴云鋒 李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