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市長創新獎’是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的助推器,促進了全市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將秉持守正創新的理念、奮發有為的姿態、真抓實干的勁頭、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攀登煤機氣動裝備技術新高峰,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臨汾市埠瑞聯特煤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寶龍信心百倍地說。
近年來,市科技局準確把握科技創新需求,在優化科技服務、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發力,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搭建科技創新驅動平臺,設立了“市長創新獎”項目培育庫,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為我市實現“三個努力成為”做好科技支撐。今年3月,臨汾市2023年度“市長創新獎”培育項目入庫名單公布,全市共有20個項目成功入選,臨汾市埠瑞聯特煤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煤機氣動設備智能制造”榮登入庫名單。
優化環境 創新主體不斷壯大
“我們公司能夠被認定為專精特新企業,并得到快速發展,離不開市科技局、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的大力支持。”山西金沙紫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仙鵬回憶道,他們公司認定專精特新企業時,受產值不達1000萬元的限制,一度可能錯失認定良機。相關部門有關工作人員主動送政策上門,針對性進行幫扶指導,根據相關規定給予了“放寬政策”的支持,最終獲得認定。
近年來,我市錨定科技創新需求,采取多項措施,著力培育高水平科技創新主體。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省定考核指標,從2020年93家到2022年139家,增長近50%。2023年,市科技局分三批向省科技廳推薦了73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超額完成省定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6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達到177家,超額完成原定125家目標。2023年11月9日,我市制定出臺了《臨汾市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若干措施》,涵蓋了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強化科研平臺支撐、壯大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等13條措施,為全市科技創新提供堅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根據省定考核指標,結合各縣(市、區)現有高企基礎,在確保完成考核指標的前提下,將高企數量任務分解至各縣(市、區),并督促逐步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速度,培育新動能。在2024年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中,安排部署了今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要求各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高度重視高企認定和培育工作,目前第一批已組織侯馬平陽煤機等4家企業申報高企認定。
搭建平臺 激發企業發展動能
“我們把工廠各個環節可視化,通過八個系統對3000臺以上的設備數據進行直采,將‘人、財、物、能’這些核心數據進行采集,真正做到利用大數據來管理、運營。”山西華翔集團黨委精密黨支部書記、法蘭工廠副廠長寧文俊介紹。
近年來,該公司創立了高端鑄造專業化眾創空間,通過開放共享,吸引了眾多創客團隊入駐。工廠每個園區都設置了“5G+工業互聯網平臺”,集目視化、安環、品質、人效、巡檢、設備管理和成本系統于一身的數字化管控應用場景,實現了工業生產的規范化、信息化、智能化。
科技創新平臺是優質創新資源的聚集地,也是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鼓勵由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或科研優勢突出的高校院所,集聚整合相關科研力量和創新資源,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一是加強平臺管理。今年上半年,我市組織云鵬醫藥集團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廳市共建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召開計劃任務書專家論證會;組織2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開展年度考核申報工作,全省共有14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考核結果為優秀,我市2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平陽重工、晉南鋼鐵)均為優秀。二是積極組織開展市級技術創新中心認定工作。今年5月20日,市科技局已下達《關于公布2024年度臨汾市技術創新中心認定結果的通知》,認定了“臨汾市建筑施工智能檢測技術創新中心”等8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全市市級技術創新中心達到15家。
堅持用好“市長創新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自2016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市長創新獎”,舉辦五屆以來,共有78家企業榮獲表彰獎勵。
其中,獲得一等獎企業5家、二等獎企業25家、三等獎企業48家,總計發放獎勵資金1830萬元。從中涌現出“華翔”“晉南鋼鐵”“春雷”“新翔豐”“云丘山”等一大批在我市支柱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戰略產業中,創新能力卓越、引領作用突出、創造效應顯著的創新主體,在臨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導向和示范作用,營造了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打造了“市長創新獎”這張區域特色鮮明、創新亮點凸顯的臨汾科技創新名片。為繼續用好“市長創新獎”,依據《臨汾市“市長創新獎”獎勵辦法》和《2023年度臨汾市“市長創新獎”培育項目實施方案》,我市設立了“市長創新獎”項目培育庫,今年3月28日公布山西通才工貿有限公司的“冶金除塵布袋灰智能分選技術”等20個項目入選。
建設創新驅動平臺,為深化我市全方位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創新支撐。今年,市科技局赴“晉創谷·太原”、“晉創谷·大同”、陜西“秦創原”總窗口等省內外創新驅動平臺參觀學習。同時赴臨汾經濟開發區、堯都高新區、侯馬經濟開發區實地調研,積極對接“晉創谷·臨汾”建設,并加強與省科技廳、市政府、山西電子科技學院和市直有關部門溝通聯系,及時交流工作進展,不斷完善建設方案,高質量謀劃推進“晉創谷·臨汾”創新驅動平臺建設。
創新服務 科技轉化成果顯著
“為深入實施市委、市政府強化創新驅動引領戰略部署,全力打通產業鏈、創新鏈的痛點、堵點,我們創新工作方式,做好各項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小華說,“5月15日至16日,舉辦2024年度科技成果推介活動,邀請淮南師范學院和山西電子科技學院專家推介科技成果、入企精準對接,為企業發展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推動科技供給精準對接產業需求,促進科技、金融、產業協同發展,助推我市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
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021年成立了臨汾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經過幾年建設運營,平臺已配備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服務專業性人才9人、培育優質企業9家,共計15家企業獲得知識產權201項、6家企業獲得專利38項。同時,與清華大學技術轉移平臺、西安科技大市場、太原理工技術轉移中心、小店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平臺達成戰略合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金額達到23.16億元、技術交易額14.1億元,較2022年同期15.00億元、6.74億元,分別增長54.4%、109.2%。
今年,我市進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數據庫,主動對接小麥研究所、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等一些科技成果相對集中的院所和部門,將其最新研究成果在平臺進行發布;組織承擔市級以上科技研發項目的企業和單位,在平臺實名注冊,并將其科技成果進行登記發布;圍繞全市新型產業發展、重大項目需求,鼓勵各類企業用戶在平臺實名注冊,進行需求發布。通過以上這些舉措,擴大了平臺的影響力,提高了平臺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用戶在平臺注冊發布科技成果和需求,平臺線上會商、線上撮合、線下會晤等多種服務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截至目前,平臺共發布科技政策信息1429條、發布科技成果1179條、發布技術需求270條、對接高校院所12家、集聚各行業專家136人、匯聚59家科技型企業,逐步構建了一個集科技信息共享、技術交易撮合、產學研合作及創新創業孵化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談及下一步工作,王小華信心滿滿地說:“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市科技局將深入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扎實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等重點工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更強的責任感、緊迫感,以更大力度謀劃推動科技創新工作實現新跨越,著力打造一流的開放創新生態,為臨汾市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記者 景秀紅 郭秀婷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