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麥浪翻滾,豐收在望。在希望的田野里,天上高懸著一架架噴灑農藥的無人機,地上行駛著一輛輛無人駕駛的高地隙機,農田里運行著水肥一體化設施……平陽大地上,科技為農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守護著晉南糧倉的豐產豐收。
初夏時節,氣溫顯著升高,小麥生長進入關鍵階段。在科技助力下,我市小麥“一噴三防”工作有序推進。走進無邊的麥田里,處處可見助力小麥豐收的“智慧”力量。
智能操控 助力節本增效
“小麥‘起身’前后,我們就開始通過水肥一體化設施,結合小麥生長情況,對麥田進行澆灌?!闭驹谙宸诳h鄧莊鎮澗溝村的麥田里,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國茂指著正在噴灑灌溉的農田介紹,“近段時間天氣久旱無雨,為了不影響小麥生長,我們就開啟水肥一體化設施,灌溉麥田,確保豐產豐收?!?/p>
澗溝村的麥田里,綠油油的麥浪隨風起伏,無邊的麥浪之間,一排排搖臂噴頭把一股股水流均勻地噴灑向麥田,水珠從半空落下,撒向麥穗、麥稈,滾落到土壤里,浸潤到麥根里。
為了真正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近年來,澗溝村投資40余萬元建設實施了水肥一體化灌溉項目。在麥田旁的水肥一體化控制間,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按土壤養分和農作物特點進行配兌后,啟動按鈕進行自動攪拌,隨后借助壓力系統,配兌的肥液與灌溉水即可通過管道和噴頭進行噴灑,滿足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和水分。在水肥一體化機房旁,還有一臺氣象監測設備,該設備可實時監測天氣情況,傳輸土壤墑情和旱情,了解作物生長情況。
“這些智能化設備,不僅節約灌溉用水,還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自動化管護水平,實現了節本增效。”楊國茂介紹,“該項目實施以來,為每年糧食豐產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還吸引了眾多種糧大戶前來參觀學習?!?/p>
近年來,我市各地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大力實施智慧農業建設,一大批智慧農田建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小麥單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市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智能裝備 助力夏種夏管
不誤農時,不誤農事。在一系列智能裝備的加持下,我市夏種夏管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前不久,2025年山西省春季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演示現場會在我市舉行。在襄汾縣鄧莊鎮燕村的高標準農田里,來自國內外企業的大批農機裝備閃亮登場,吸引了全省各地的農機專家、農機手和周邊村民參加。
嶄新的農機裝備駛進農田,旋耕、起壟、播種等作業演示輪番進行。演示現場,我市眾多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糧大戶、農機手等也前來觀看。大家格外關注智能農機裝備,并把參觀的大多數時間留在了智能裝備展區。在該展區,湖北十堰國科鴻鵠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鴻鵠T70型電動智能拖拉機備受青睞,該農機以電池為動力源,融合了多種智能技術,只要確定作業范圍,便可以自行作業,而且還可搭載多種機具,能滿足多種地形作業。
在眾多參觀學習者當中,來自翼城縣的農機手王樂對智能農機裝備看得格外仔細:用手扒開泥土,查看作業效果;閱讀設備說明,了解作業參數;咨詢廠家負責人,了解裝備性能……“智能農機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科技正在為農業生產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蓖鯓氛f,“作為農機手要及時了解新技術、新裝備,主動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發展形勢。”
近年來,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通過改造現有農機設備和引進適合本地作業的智能農機裝備,逐步構建了集數據化、智能化、可視化和集約化于一體的智慧農機作業服務體系。2022年,在我市小麥夏收作業中,洪洞縣輝瑞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張瑞操作的無人聯合收割機大顯身手,“只確定兩個點,完成麥地兩頭的收割,其他環節用手機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可根據小麥干濕情況自動調整作業系統,降低機收損失,還能晝夜作業。”此后,各類智能農機裝備陸續出現在我市農業生產的各環節,為我市的農業生產注入了動力源泉。
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副主任孫俊輝表示,近年來,我市通過農機引進和項目建設,推動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化轉變,提升了農機裝備的供給能力和作業效率,實現了全環節、全鏈條、全過程的機械化覆蓋,加快了全市農機化發展進程。
智慧平臺 助力精準作業
“哪些鄉鎮有農機正在作業?”“不同農機的有效作業面積是多少?”“全縣農藥噴灑作業的面積是多少畝?”……只要輸入相關信息,想要知道的各項數據立即呈現在眼前,并且數據根據農機作業量的增加進行實時更新。近日,走進翼城縣新翔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翼城縣農業生產托管農機作業數據平臺操作員的操作下,各項數據立即呈現在大屏幕上。
近年來,我市農業生產托管“洪洞模式”“翼城模式”“永和模式”等不斷涌現和優化,贏得國家級榮譽,在全國多地進行推廣,得到廣大農民的認可和歡迎。與此同時,我市不斷加大農業生產領域智慧化農業生產項目的投資力度,強化信息化技術應用推廣,建立了一系列農機社會化服務管理平臺,摸索智能化農機作業發展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翼城縣農業生產托管農機作業數據平臺,可以看到旋耕管理、播種管理、農田施藥等內容。該數據平臺可對玉米、小麥在耕、種、防、收等托管環節進行實時監控、作業查詢和作業審核。同時,還可以依據平臺數據進行分析研判,適時調度各鄉鎮農機進行跨鄉鎮作業,確保全縣各項農業生產工作有序推進。
翼城縣是農業大縣,小麥返青以來,翼城縣委、縣政府通過政府財政補貼、生產托管服務組織單環節托管、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等措施,扎實開展小麥“一噴三防”等作業,并充分發揮智慧平臺作用,積極做好農業生產工作。
2022年以來,我市多地相繼實施完成了農機化新型經營主體提檔升級試點建設,一方面通過改造現有農機裝備、引進適合本區域作業的智能農機裝備,逐步建立集數據化、智能化、可視化、集約化于一體的智慧農機作業服務體系,使農業生產過程實現智能控制和精準作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作物單產品質和質量,促進增產增收。另一方面,通過建立試驗田,開展不同農機農藝的種植模式對比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推廣,摸索智能化農機作業發展路徑。厘米級差分基站、衛星平地裝備、高精度航測無人機、植保無人機、精準施肥及播種裝備、自動駕駛裝置及系統、精準灌溉控制裝置及系統、作物長勢監測裝置及小型氣象儀等設施設備不斷涌現。與此同時,我市加大農機作業監測終端應用力度,強化智能農機管理平臺建設,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作業技術模式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智能農機裝備的應用有效提高了土地平整度,增強了土地蓄水抗旱能力,降低了生產成本,并為后續機械植保、機收減損創造了良好作業條件,為提高農業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提供了保障。
孫俊輝介紹,目前,全市農機裝備保有量達35.05萬臺,總動力259.56萬千瓦。為扎實有序推進全市夏種夏管農機化生產工作,我市成立了市、縣兩級農機化生產工作專班,農機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機化作業,通過各項措施的有力落實,做到應耕盡耕、應種盡種。下一步,將加快推廣應用新型農機具的步伐,為農業生產提供裝備支撐和技術保障,為全市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蓄勢賦能。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