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庭院整潔干凈、屋內溫馨雅致、戶戶文明新風……日前,記者走進浮山縣東張鄉香貫村,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自今年3月開始,香貫村積極引導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利用自家閑置的庭院、空地,打造種植新場景,讓更多村民實現“家門口”收益,進一步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據了解,香貫村新建庭院種植大棚52戶,總投資28.25萬元,種植戶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合理布局庭院生活區與種植區,依托本地產業基礎較好、技術較成熟、產量較高的西紅柿和豆角,發展特色蔬菜種植。受益群眾52戶159人,其中脫貧戶、監測戶16戶50人,預計實現戶均年增收達5000元以上的經濟效益。
72歲的種植戶衛增喜一邊調試自家的滴灌設備一邊向記者介紹:“原來我在院子里種菜只夠我們自己吃,在村里的幫助下,現在成規模地種西紅柿,一年還能額外賣5000元,要是種得好還能掙更多。”
發展庭院經濟不僅是家庭經濟的“小算盤”,也是全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大事業”。村集體專門聘請技術員對種植戶進行一對一教學,提高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同時與浮山縣敦盛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達成合作,使產銷銜接更加順暢,解決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
庭院雖小,效益不小,庭院經濟不僅有助于實現農村產業由分散化向規模化轉變、由粗放式向精細化提升,還有效增強了農民的內生動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獲益。香貫村黨支部書記霍和平說:“下一步,香貫村將努力打造庭院經濟示范村,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形成小規模、大群體,小產品、大產業的庭院經濟規模發展格局,助力鄉村振興提檔升級,為我市實現‘三個努力成為’貢獻力量。”
目前,東張鄉香貫村將產業振興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在“土特產”上做文章,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項目,為農民群眾送上增收致富“金鑰匙”。除庭院經濟外,光伏發電項目也在這里落戶,香貫村形成了“支部引領+黨員+農戶”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讓“沉睡資產”變“增收活水”,有效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記者 王帥 黃藝貞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