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春日里的平陽大地,萬物勃發,生機盎然。在希望的田野上,專家一線指導,農人辛勤勞動,3萬臺農機作業不斷,300萬畝小麥長勢良好,一幅充滿無限活力的春耕春管畫卷正隨春潮涌動。
春耕備耕早行動
春風起,農事忙。為切實做好春季農機化生產工作,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于3月初公布了全市17個縣(市、區)春季農機化生產服務熱線電話及145家農機維修服務網點的地址、電話等信息,并成立督導檢查組,深入一線檢查各農機維修服務網點的工作開展及各類農機配件儲備情況;同時,積極加強與農業農村、公安、交通運輸、氣象、應急管理等部門的聯系溝通,全面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確保不誤農時,助力增產增收。
農機維修檢修是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的關鍵。為切實做好該項工作,市農機中心組織專人赴各縣(市、區)進行督導檢查,指導農機維修檢修工作開展,并查看春耕備耕期間各農機具常用件儲備情況。
翼城縣中衛鄉辛莊村的明銳農機維修部自正月十五開始農機維修檢修工作。春耕備耕期間,明銳農機維修部配件室各類農機配件一應俱全,輪胎、軸承等農機具常用件、易損件等配件數量充足。在院里的遮陽棚下,一臺臺拖拉機排列整齊,維修工人豐軍寶等把閑置了一冬天的農機具逐一檢修,做好零部件的潤滑、調整、緊固等工作,確保農機具以良好的狀態投入春耕備耕作業。
春耕備耕期間,我市各縣(市、區)眾多農機維修服務網點積極為周邊農機手提供檢修、維修和流動服務,為廣大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手提供優質服務,保障春耕備耕工作順利推進。
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市農機部門早謀劃、早安排,采取送技下鄉、發放材料、集中培訓等方式,多措并舉,保障了春季農機化生產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為夯實全年糧食生產基礎、奪取夏糧豐收提供有力保障。
春管春護促豐產
日暖村村競農事,一犁新雨破春耕。小麥返青后,我市廣闊的麥田里處處可以看到農人在田間鎮壓、施肥、除草、澆水……
洪洞共種植小麥60余萬畝,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縣。春耕備耕期間,共投入6000余臺(套)各類農機具,助力春耕生產。小麥進入返青期后,當地農業部門成立了15個農技服務小分隊,指導農戶因時、因地、因苗進行“一噴三防”等麥田管理工作,確保農業生產有序開展。
確保單產穩中有增,努力實現節本增效。為了提高小麥種植收益,襄汾縣鄧莊鎮組織開展了2024年小麥單產提升“大比武”活動,組織全鎮“土專家”及20個行政村的“兩委”干部、種植戶代表等150余人,到實施了水肥一體化灌溉項目的澗溝村進行現場觀摩學習,并通過該項活動引導帶動廣大農戶積極種麥、科學種麥,樹立種麥典范,培養小麥種植能手,樹立重農、尊農、助農的良好風尚,助力群眾增產增收。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小麥春管期間,在澗溝村的一片麥田里,一股股水流從一排排搖臂噴頭中均勻地噴灑而出,浸潤著綠油油的麥苗。該村是我市利用現代農業種植技術提升糧食產量的一個示范點,2023年10月投資40余萬元實施水肥一體化灌溉項目后,不僅節水,而且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實現了節本增效,提高了自動化管護水平。
小麥春管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各縣(市、區)積極開展鎮壓保墑、水肥微噴、一噴三防、機收減損、秸稈回收與綜合利用等農業技術指導和服務,不斷促進全市小麥單產提升。
市農業農村局組織5個示范執法檢查組,在全市范圍內大力開展農資打假示范執法檢查活動,重拳打擊假劣農資坑農害農以及“農資忽悠團”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鞏固前期農資打假成果,切實維護農民和農資經營戶合法權益,確保全市農業生產有序開展。為切實做好2024年春澆供水保障工作,市縣水利部門自冬澆結束后就開始著手籌備,積極組織動員各級水利部門力量150余人,對灌區、泵站等160余臺次輸水提水設備進行保養檢修,投資300余萬元對百余公里供水線路、灌溉渠道進行清淤疏通,為春耕備耕和農業生產提供堅強的“水支撐”。
托管服務保增收
春風起,農事忙。近日,在翼城縣里砦鎮老官莊村大路旁的一片麥田里,益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幾名員工將一架大疆T50植保無人機從三輪農用車上搬進麥田,又調配好“一噴三防”用的農機,隨后無人機駕駛員王歡開始操作無人機。
在王歡的調試下,無人機螺旋槳開始飛轉,強勁的風把綠油油的麥苗吹得四周擺動。無人機升空后,王歡調整好高度,并操作無人機來往噴灑。片刻功夫,無人機在麥田上空由大到小,慢慢消失在視線中,沒多久又返回到地頭。
“這臺無人機支持50公斤左右的載重,1小時可播撒1.5噸肥料。”王歡表示,“60畝地,一天左右就可以全部播撒完成。用無人機進行播撒或噴施,不僅節省了大量勞動力,而且提高了播撒精準度,為小麥豐產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翼城縣里砦鎮益農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現有社員95人,擁有整地、播種、施肥到秸稈還田、作物收獲的全套大中型農機具42臺(套),病蟲草害統防統治配套使用的噴桿噴霧機4臺、植保無人機13架,專業飛手7人,專業從業人員20人,日作業能力達到3000多畝。
在對小麥生產的耕種防收四個環節進行托管的基礎上,該合作社的農業托管逐步由多環節向全過程延伸,農戶只需與合作社簽訂托管合同,合作社從生產資料供應、生產過程管理、產后烘干銷售的全過程為農戶提供服務,解決了小農戶解決不了、解決不好、解決了不劃算的問題,大大節省了投入成本,增加了糧食產量,實現了農戶收入。
益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述民表示,自2019年以來,合作社在完成翼城縣及周邊縣農業作業的同時,還赴太原市小店區、陽曲縣、長治市、新疆烏蘇市等地實施小麥玉米病蟲害統防統治、棉花脫葉劑等飛防作業。同時,通過“土地入股+分紅+全產業鏈托管”的方式,對600余畝土地實行全產業鏈托管,對小麥、玉米的托管包含了耕、種、防、收、儲、賣等環節,助力廣大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近年來,隨著我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不斷優化,“洪洞模式”“翼城模式” “永和模式”等農業生產托管模式獲得國家級榮譽,并得到全面推廣,解決了農戶‘耕不了、種不好、收不好’等系列問題,為我市糧食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臨汾全面實現“三個努力成為”積蓄著底氣和力量。
記者 景秀紅 張春茂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