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仲冬時節,朔風凜冽。在古縣三合鎮石壁村的古縣智慧漁業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處處是爭分奪秒的建設場景,火熱的建設氛圍與周邊的冬日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平整的空地上,一組組鋼柱、鋼梁整齊排列,勾勒出一座現代化車間的雛形,工人師傅相互配合著切割、吊裝、焊接;玻璃大棚里,已筑成的一個個圓形陸基魚池鋪滿整個地面,十余名工人正在加緊砌筑其余的魚池;尾水處理區域,挖掘機正加足馬力進行開挖、平整……
“我們實施的古縣智慧漁業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255萬元,分兩期實施。項目占地約28畝,新建625平方米的養殖頭水凈化車間、6000平方米的養殖尾水處理池,改造面積為7012.5平方米,采取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模式,實現生態健康養殖?!惫趴h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魯玉紅介紹,該項目能夠充分發揮當地優勢,切實強化產業支撐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對促進古縣優質高效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采訪過程中,項目實施方的負責人、建設方的負責人和施工人員都親切地稱呼該項目為“漁立方”,各方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加快“漁立方”的建設。
魯玉紅說:“以陸基循環水養殖模式為主導的設施漁業與傳統養殖大為不同,‘漁立方’將引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對漁業生產全過程的智能化管理和監控,包括水質監管、智能投餌、自動增氧等功能,實現漁業生產的自動化、可控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漁業生產效率,降低養殖成本。同時,利用‘養殖池+凈化環閉式循環系統’,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p>
“漁立方”項目利用了三合鎮石壁村一處閑置的玻璃種植大棚基地,“提升一部分、改造一部分、新建一部分”,實現了閑置資源再利用。
在最初項目選址過程中,三合鎮政府主動對接、提前介入,與大棚產權方進行溝通協商,談妥場地使用,簽訂流轉協議,讓“漁立方”項目成功落地三合鎮。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姜濤說:“這是一個資源再利用、聯農帶富的好項目,我們必須發揮好屬地政府的作用,為項目落地、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的保障?!?/p>
面對連日來低溫不利因素,施工方積極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加大施工投入,施工方負責人石巖介紹:“我們結合天氣變化,當前集中精力沖刺尾水池的基礎開挖和平整,到氣溫再下降時,就調整施工工序,把力量集中到車間內部的施工中。”
據了解,“漁立方”項目建成投用后,古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每年將從固定收益中為全縣12個經濟薄弱村集體進行分紅,每村不低于5萬元。魯玉紅介紹:“該項目預期能夠帶動公司和村集體增收超過150萬元,勞動力務工收入超過80萬元,實現聯農帶富的發展目標?!?/p>
“漁立方”項目的實施,將實現生態化、工廠化、智能化漁業養殖,形成集養殖、加工、銷售、旅游觀光、科普教育等多元化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成為智慧漁業的示范基地,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根據建設內容和建設規模,該項目計劃建設工期為7個月,預計到2025年5月份建成運營。
古縣智慧漁業產業園項目快馬加鞭的建設場景是該縣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岸拘袆印遍_展以來,古縣延用借鑒連續兩年“冬季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聚焦重點,專班推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制,全面迅速掀起“冬季行動”爭先進位熱潮,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記者 柴云祥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