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臨近春節,年味漸濃。春節期間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如何?節日期間我市如何預防污染、削減污染源?日前,記者一行走訪了市生態環境局環境監控中心(以下簡稱監控中心)和市生態環境局大氣污染整治調度中心(以下簡稱調度中心),一探究竟。
“我們的工作24小時不間斷。只要監測系統發出預警,手機就會收到信息。”剛一見面,監控中心副主任侯磊便直言,監控中心所有員工都已經形成了手機24小時不關機、一有預警立即工作的條件反射。
“我們需要時時關注對河流、企業的排污監測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反復分析研判,并及時預警推送。”侯磊說,監控中心有16名工作人員,根據監控數據的不同分別設置了多個監控室,以及負責綜合統計分析的技術室。依托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用電監管系統、移動源門禁系統等大數據平臺,監控中心對全市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進行實時監控,為污染防治提供依據。
24小時不間斷監控是監控中心的工作特點。臨近春節,為確保監控工作“不打烊”,監控中心啟動了領導帶班、工作人員輪班的制度,實時監控企業污染物排放,為調度中心提供決策依據,共同守護春節期間的藍天白云、碧水青山。
記者一行來到調度中心時,只見不大的辦公室內,一面大屏幕分外搶眼,電子地圖上代表風向的箭頭緩緩轉動著,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數據密密麻麻遍布全圖。大屏幕上,畫面實時切換,各種曲線圖、柱狀圖等來回變換;電腦前,工作人員正聚精會神,各司其職,靜謐的環境中,敲擊鍵盤、點擊鼠標的聲音清晰可聞。
“哪里有污染高值,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調度。”調度中心主任武曉偉說,日常工作中,調度中心會根據國、省、鄉鎮、企業等站點的監控數據,結合氣象條件,依托專家團隊進行分析研判,對污染防治行動進行調度。通過一項項調度指令,調度中心對工業源、揚塵源、生活源、移動源等涉氣污染源實施精準管控,構建起快速巡查、反應、處置體系,讓科技治污、精準治污成為常態。
就節日期間我市如何預防污染、削減污染源,武曉偉說,依托快速巡查、反應、處置體系,調度中心將分析研判后的指令發布后,在相關各部門的高度配合下,指令會在40分鐘內得到響應落實,并在2小時內完成反饋整改。
每天分析當前空氣質量情況,預測明天及下周空氣質量情況,安排部署當晚及第二天的重點工作;
調度中心與市氣象局每天10時和下午4時進行兩次會商, 分析研判氣象條件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
“這些數據圖表每年都陪著我們過大年!”“哪里有污染高值,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調度。”“我們的工作24小時不間斷。”他們不在一線治理污染,但哪里是治污一線與他們密切關聯;他們沒有“千里眼”,但各種監測站點宛如他們的“眼線”,遍布平陽大地;他們憑借對一組組數據的分析研判,讓科技治污、精準治污成為現實。
環境監管“不斷檔”,春節值守“不打烊”。監控、調度、整改、反饋……市生態環境局的這些“幕后”英雄們,用長年累月的不懈堅守,將平陽大地的一個個污染源拔除,為大氣污染防治插上“智能翅膀”,構筑起一道智能化“藍天防線”。
記者 劉 超 實習記者 教思齊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