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市兩會上,市委書記李云峰就臨汾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作出了系統部署,為我市綜合實力向全省第一方陣前列邁進指明了方向。市長王延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站位高遠、求真務實、催人奮進。”近日,就如何落實市兩會精神,本報記者采訪了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睿煜。
“今年是我市從全力蓄勢向全面成勢加快轉變的奮進之年,這對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李睿煜表示,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因地制宜,采取得力舉措,全力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守牢穩糧保供根基,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狠抓“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選育并審定新品種3個以上,抓好5個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評價基地建設,確保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應用率達到95%以上;落實“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要求,推廣水肥一體化和高效節水灌溉,建設高標準農田16.66萬畝;強化肉蛋奶、蔬菜等基本保障,全力夯實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穩定根基,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56.74萬畝以上,產量達到21.99億公斤以上,確保能繁母豬最低保有量穩定在5.5萬頭,生豬存欄達到117.8萬頭,出欄175.9萬頭,全力保障“菜籃子”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主要經濟指標爭先進位,加快高質量發展速度。聚焦糧食、畜牧、水果、蔬菜、漁業、林業等主要產業,分類突破,精準施策,把一產的體量做大。聚焦今年謀劃儲備的246個農業項目,盯緊市村發集團中央廚房預制菜項目、霍州市年產8000噸腐竹及2000噸油皮生產等大項目、好項目,加快項目落地、加大服務力度、確保項目落地落實。確保今年一產增加值增長6%以上,達到167.5億元;一產固投增長9%以上,達到28.8億元,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以上,達到17395元,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前列。
做優做強特優產業,提升高質量發展效益。立足三大板塊資源稟賦,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沿黃梨果、沿汾蔬菜、沿太岳中藥材(藥茶)等3個特色優勢區建設,積極申報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特色梨果、設施蔬菜、中藥材(藥茶)和畜禽養殖等四大特色產業發展。堅持延鏈、補鏈、壯鏈、優鏈,指導農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上下游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聯合發展,推動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新培育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20個,全市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達到280億元以上。
叫響“臨汾優選”品牌,展示高質量發展水平。進一步完善“臨汾優選”品牌營銷、市場銷售、生產加工、政策支持四大系統。健全產品標準體系,完善“能進能出”管理機制,品牌授權企業動態保持在100個左右。依托線上線下門店,加大“臻品”“特品”系列營銷力度,優中選優,精中選精,擴大品牌效應。依托晉南農批市場,堅持數字賦能,建設產品直播、設計、包裝“三大基地”,做大直播、做優設計、做靚品牌。扎實推進“臨汾優選”產品進景區、進商超、進酒店、進高速服務區等工作。組織農特優產品參加第八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中國-東盟農業國際合作展等大型農業展會,通過“走出去”,擴大品牌影響力、知名度。強化“臨汾優選”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深度挖掘我市農文旅產品文化內涵,堅持用文化豐富品牌內涵、提升產品品位,用旅游帶動產品銷售、帶動品牌推廣,推動農、文、旅產業業態升級、產品提質。
深化農村重點改革,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托管“13513臨汾模式”,全鏈條托管服務面積完成30萬畝以上,全市農業生產托管面積達到625萬畝。扎實推進曲沃縣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縣、翼城縣新翔豐公司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單位創建工作。扎實開展二輪承包到期再延長30年工作,積極穩妥開展好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堅持“黨建引領+市場推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市縣鄉村四級經營主體聯動發力,力爭全市年收入30-50萬元的行政村達到650個,5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350個,集體經濟總收入超過8億元,其中經營性收入占比超過80%。
助推和美鄉村建設,營造高質量發展環境。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鄉村特色風貌等“五大提升行動”,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重點推進農村戶廁改造、“平陽農匠·新農人”及“第二輯臨汾最值得去的美麗鄉村”評選活動,創建50個美麗宜居村莊,2個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全年完成農村戶廁改造3.15萬戶,力爭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以上,不斷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李睿煜表示,下一步,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李云峰書記“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的指示和政府工作報告相關部署,聚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的目標,高站位、高質量、高效率抓好工作落實,奮力譜寫我市“三農”事業新篇章。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