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傍晚,位于市區堯賢街南段內側的道路上,不少攤主鋪上隔油墊、支起攤子,擺上新鮮的食材、飲品,香辣串、麻辣拌、臭豆腐等特色小吃排成一條“長龍”……這是日前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設置的“臨時夜市攤位”,并通過定期普及安全知識、突擊查看衛生等,讓街道“臟亂差”問題得到有效疏解。
“臭豆腐”攤主張福應之前沒有固定的攤位,兩年前他聽說堯賢街的夜市臨時攤位還有空位,便找到了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一中隊,表達了申請攤位的意愿,并簽訂了《承諾書》,“每天17:30出攤”“場內不準留置車輛”“不準使用高音喇叭擾民”“務必保障地面清潔”……從簽訂《承諾書》的那一刻,張福應便與其他攤主一樣把《承諾書》視作經營準則,準時出攤、按要求清理垃圾,保證攤位前無油漬、垃圾不亂丟,大家自我約束、互相監督,秩序井然地擺攤逐漸得到周邊居民廣泛認可。
晚7時許,市區東城的四季花都“臨時夜市攤”煙火氣十足。去年6月,四季花都社區沿街要設立“臨時夜市攤”的消息傳到了“串串”攤主景賓的耳邊。這個消息讓他和妻子欣喜不已,“打了半年‘游擊’,終于可以告別這種‘漂泊不定’的日子了。”
在景賓的期盼中,串串攤成為“正規軍”也有一年多的時間。景賓說:“有了固定的攤位不僅讓自己安了心,用心經營小攤也讓他的收入翻了倍。”
“流動攤販的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城市管理工作中讓人頭疼的事。”談到流動攤販管理,執法一中隊隊長孫彥斌仿佛有著說不完的話,在他看來,小小攤位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城市治理,這些臨時攤位的設立,真正實現了變堵為疏,讓“游擊隊”成了“正規軍”。
據了解,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因地制宜,通過科學優化布局,在市區規劃設置便民疏導區和早(夜)市。執法一中隊結合東城片區實際,目前已設立4個便民市場,7個小吃夜市,共計可容納近500個攤位。通過疏導區設置,讓更多的經營攤販獲得更多實惠便利。在管理方面,中隊安排轄區分隊及屬地社區協同聯動,進一步強化管理服務,對經營行為予以嚴格規范,明確要求攤販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內進行有序經營,嚴禁出現亂擺亂放、阻礙交通等違規行為。
“攤位的設置本著‘主干道嚴禁’‘次干道嚴控’的原則,按照不影響市容環境秩序、不影響道路通行、不影響居民生活的‘三不原則’。”孫彥斌介紹,攤販上崗前簽訂《承諾書》,在規定區域經營時,嚴格落實“誰經營誰負責”,做到經營區域干凈整潔,物品擺放整齊。每個餐車統一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經營期間規范使用并定期清洗維護。疏導區落實垃圾即產即清無落地,無油漬污染等現象,撤離后,要對區域內垃圾進行清理,地面油污定期清洗。
孫彥斌說:“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管理與服務并舉,力度與溫度共存,設身處地為攤販解決實際問題,持續推動疏導區改造升級,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滿足不同業態商戶和市民的實際需求,為守護一方‘煙火氣’筑起‘藍色屏障’,為優化我市營商環境貢獻城管力量。”
記者 祁 欣 任怡星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