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保險機構共開辦20余個農業保險險種,覆蓋全市17個縣(市、區)的2000余個行政村,提供風險保障162.24億元——
農業保險撐起助農“保護傘”
臨汾新聞網訊 農業保險作為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在保障農民收益、促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中發揮著助農“保護傘”的關鍵作用。近年來,我市保險行業持續推動“擴面、增品、提標”,目前共開辦20余個農業保險險種,覆蓋全市17個縣(市、區)150余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2000余個行政村,提供風險保障162.24億元,受益農戶17.39萬戶次。
“創新險種”“科技賦能”“優化供給”“提升服務”……在日前召開的臨汾市農業保險座談會上,這些詞組成為與會保險機構提及次數最多的“高頻詞”。
創新險種 提升特色農險覆蓋面
臨汾是農業大市,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具有一定優勢,尤其是近年來加快推進沿汾蔬菜、沿黃梨果、沿太岳中藥材為主的“三大板塊”建設,有效帶動了脫貧地區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富裕富足。
然而,特色農業產業具有品種多、投入大、收益高、風險大等復合型特點。鑒于此,我市保險行業積極推進農業保險產品創新,拓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業務覆蓋面,因地制宜開展了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特色險種“小切口”做好農險服務“大文章”。
作為臨汾市保險業協會會長單位,人保財險臨汾市分公司主動對接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掌握區域內的農業生產規模及農業資源,摸清保源。2023年,在古縣、安澤、大寧、永和4個縣開辦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收入保險,為鼓勵農戶進行帶狀復合種植、實現增產增收提供了保險支持;在翼城縣開辦玉米收入保險,為玉米種植戶實現生產托管提供了收入兜底保障。近年來,該公司在全市農業保險領域創造了多項“第一”:2022年,在古縣辦理全市中華蜜蜂保險第一單;2023年,在吉縣辦理全市花生種植保險第一單、在安澤縣開辦連翹種植保險……一系列“第一單”擴大了農業保險覆蓋面,更好地滿足了農業現代化的保障需求。
在我市具有農業保險承保資質的6家保險機構中,目前人壽財險臨汾市中心支公司共開展7項特色類險種,其中在大寧、吉縣開展了蘋果種植保險;在安澤、蒲縣、永和開展了核桃種植保險;在安澤、隰縣開展了梨種植保險;在安澤開展了中草藥、櫻桃、溫室大棚保險;在吉縣開展了花生種植保險。
太平洋財險臨汾中心支公司全力配合承保區域的有關部門對農作物做到應保盡保,對梨樹、蘋果樹及紅棗、雜糧、辣椒、核桃、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等多種農作物提供保險支持。
大地保險臨汾中心支公司在系統配備“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臨汾市地方財政蘋果種植保險條款”,在符合承保區域的農戶可根據條款投保蘋果種植保險。2023年,平安財險臨汾中心支公司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收入保險承保了蒲縣薛關鎮、蒲城鎮、山中鄉、古縣鄉的24個經濟合作社,承保農作物大豆、玉米共計10000畝。
中煤保險臨汾中心支公司小麥完全成本保險承保面積55.96萬畝,未轉移就業收入損失保險承保面積41.71萬畝。同時,該公司還開展了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責任保險。
科技賦能 助推農險高質量發展
2023年4月下旬,我省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鄉寧縣石景山國有林場部分區域植被因降溫降雪遭受損失。由于受災區域呈“多點狀”,受災區域多但面積小、部分地區地形復雜,給受災面積的核定工作造成了極大困難。
為了提升理賠效率,更加科學合理地確定損失面積,中煤保險臨汾中心支公司充分利用遙感技術在森林監測方面靈活度高、監測范圍廣、信息采集又快又準的特點,對林木凍災范圍進行了遙感監測分析,并依據樹木的災前災后光譜特征差異,判定災害分布區域,獲得了林木的受災數據,為該年度的林險結案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受到當地林業部門和林場的一致肯定。
這是科技賦能我市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不斷應用于農險業務流程和場景中,我市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各顯其能”,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創新產品與服務模式,使農業保險真正發揮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人保財險臨汾市分公司在全轄區上線“耘智保”APP養殖險查勘。據了解,這一移動科技應用軟件由農戶自行報案、一拍上傳,后臺審核,采用遠程查勘理賠、現場抽樣查勘理賠。自上線以來全流程處理養殖險案件1.8萬余起,有效解決了基層分公司現場資料收集不及時的問題,有力提升了農險處理效率,實現了農險全場景線上化。
太平洋財險臨汾中心支公司目前已實現生物特征識別、數量清點、智能稱重等核心功能,在生豬、奶牛、肉牛等生物中使用。針對野外環境及其他較難采集生物特征的情況,利用無人機、監控攝像、手機等工具,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清楚地通過圖片或者視頻清點承保標的數量,解決了養殖險承保驗標及投保數量確認的痛點問題。
平安財險臨汾中心支公司依托先進、獨立的農業保險承保系統、理賠系統、移動作業系統等農業保險信息管理系統,打造科技農業保險一體化管理服務模式,目前已經基本培育成熟了一整套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新技術,包括基于種植業和林業的無人機、衛星遙感的遠程查勘技術,和基于AI農保農戶自助現場查勘、后臺理賠終端審核的遠程查勘系統、基于養殖業的生物識別技術,以及衛星遙感平臺技術,搭建起了種、養、林全覆蓋的承保理賠新技術體系,為不同環境下農業保險承保理賠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地保險臨汾中心支公司利用農險承保理賠移動APP“大地云農”,通過探索運用GPS、無人機、生物識別技術、大數據技術、衛星遙感等新技術與人工查勘、定損等手段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了農業保險業務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確保了農業保險業務依法合規經營。同時,利用自主開發的農險風險預警監測管理平臺,實現了風險預警、風險評估、承保管理、理賠管理、災情監測、信息共享等,提升了風險管理效率,加速了農業保險從“粗放式”數量擴展向“精細化”質量提升跨越。
人壽財險臨汾市中心支公司將“大數據豬臉識別系統”和“國壽i農險”智慧養殖系統相結合,讓養殖戶在自己的手機上建立平臺,實現了更加方便、快捷、準確地收集數據、上報案件。
擔當作為 共繪鄉村振興“同心圓”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在豐富保險產品供給、加大保險幫扶、提升保險服務能力等方面持續發力的同時,我市農業保險承保機構聚焦“三農”重點領域,積極履行企業責任擔當,充分發揮綜合服務優勢,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中寫下了濃重一筆。
兩年來,人保財險臨汾市分公司組織各縣域支公司開展入戶走訪,了解農戶基本生活情況;開展慰問、政策宣傳、消費幫扶、填寫工作檔案等工作670余次。2023年,為17個縣域29個村集體企業、9個村民委員會辦理了鄉村振興村集體企業綜合保險、鄉村公共設施綜合保險。
太平洋財險臨汾中心支公司在承保區域內各鄉鎮設立三農服務中心,配備“三農”專員,工作于田間地頭,同時在8個縣簽約“防貧保”,讓脫貧戶不再因病、因災、因學返貧。
人壽財險臨汾市中心支公司一方面針對我市的扶貧企業、脫貧縣以及地方特色農業企業,開展多場助農專場直播活動;一方面積極開發推廣適合鄉村振興的商業保險產品,為防返貧制定新險種,在因災、因意外傷害、意外事故致貧返貧中充分發揮保險保障作用。該公司推出的普惠農村一保通保險及防返貧智能預防系統,目前已在翼城縣南梁鎮推廣使用。
中煤保險臨汾中心支公司常態化開展慰問、捐贈、防災防損、政策宣傳等各項服務活動,近兩年通過向社會救援隊伍捐贈食品、消毒液、醫療箱、棉被及各類救災用品用具,捐建洪洞縣分散式供水鞏固提升工程和供水鉆井及配套工程等多種形式,積極踐行服務地方發展的社會責任。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者和實踐者,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平安財險臨汾中心支公司通過平安產險基層黨組織與鄉村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共同打造黨建基地、致富基地,探索“雙基”黨建共建、助力鄉村振興的“保險+”模式。截至2023年11月,該公司已在霍州市師莊鄉馮南垣村、洪洞縣蘇堡鎮郭盆村、堯都區吳村鎮徐村、蒲縣山中鄉白家莊村落地“鄉風文明100行動”。
砥礪初心啟新程,奮楫揚帆再出發。據了解,2024年我市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在6家的基礎上新增了太平財險臨汾中心支公司、永安財險臨汾中心支公司、中華保險臨汾中心支公司三家公司,并重新調整了各主體承保片區。市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劍杰表示,新形勢新任務對臨汾市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我市農業保險行業將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臨汾監管分局的領導下,增強大局意識,延伸服務鏈條,注重防災減損,完善“保、防、救、賠”一體化服務體系,不斷增強農戶防范和化解農業生產風險的能力,在更好地服務“三農”、支持全面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推動臨汾市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記者 孫宗林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