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去年以來,臨汾經濟開發區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積極推進工業園區排水管網(一期)項目、河汾二路(西大街-中大街)道路工程、濱河東路輔道(河汾四路-向陽西路)道路工程等9個基礎設施類項目,以及重型機械、煤機制造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科創產業園北區等項目,全年收儲“標準地”1614畝,完成4宗“標準地”出讓工作,出讓面積282.62畝,加快完善區域評價成果,區域總體規劃環評獲得省生態環境廳批復,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奮力爭先進位崛起,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2021年年初,臨汾經濟開發區制定了“1345”發展戰略,即:以升級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基礎設施為重點,以加快科技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營商環境、拓寬融資渠道為支撐,著力建設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煤機裝備、科技孵化五大產業園區,積極發揮好開發區在全市發展中的引擎和引領示范作用。與此同時,該區謀劃制定了2021年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共謀劃78個建設項目,總投資442.96億元,2021年計劃投資41.58億元,其中省級重點項目2個、市級重點項目6個,全部納入山西省重點項目管理系統。
為了順利推進項目建設,該區強化包聯服務機制,堅持領導包聯重點項目工作機制,對全區78個項目實施領導包聯。針對重大產業項目,成立了11個項目工作專班,通過包聯領導和工作專班的通力合作,對未開工項目加快前期手續辦理速度,加大落地事項協調力度;對已開工項目緊盯工程質量及進度,確保用有效投資支撐考核指標;對已投產項目加大流動資金協調力度和市場化融資力度,確保各類生產要素齊備,項目達產達效。同時,該區常態化開展“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活動,動態監測項目進展,及時掌握全區項目開復工情況、融資情況等,分析并掌握項目痛點難點;按照“應統盡統”的原則,準確把握分析投資現狀,全年共召開19次重點項目工作專班調度會議,有效解決了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制定《2021年重點監測項目手續辦理責任清單》,扎實推進新建項目手續辦理,手續辦結率達68%;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實“三無”“三可”工作要求,著力打好“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組合拳,全面引深“我是辦事人”換位體驗活動和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全年納入“全代辦”項目9個,提供“領辦、代辦、專辦、一網通辦”服務62次,辦理各類事項446萬件。此外,該區還建立并優化了“辦稅服務容缺容錯”制度,創新推出“稅務容缺專遞EMS”服務,有效降低了納稅人的“時間成本”和“辦稅成本”,省商務廳將其作為典型在全省進行了推廣。(王海燕)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