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疫情是冰冷殘酷的,但文藝的力量是火熱的,是溫潤人心的。10月17日,堯都區實施全域靜默管理,瞬間,臨汾按下了“暫停鍵”。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發揮專業優勢,“文”令而動、以“藝”抗疫、“藝”心戰“疫”,深入挖掘抗疫題材,用心用情以文字、筆墨、影像、音符等形式記錄抗疫歷史,傳播、弘揚抗疫精神,凝聚起團結抗疫、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展現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助力我市疫情防控工作。
鐵肩擔道義,丹心系民情。在“中國戲曲梅花之鄉”臨汾,臨汾市蒲劇藝術研究中心組織藝術家們創作并錄制了蒲劇小短劇《萬眾一心戰疫情》《堯都加油》,該中心優秀青年演員林婷、楊輝用蒲劇表達的方式,向全社會傳遞了曲藝工作者共克時艱的決心,鼓舞了士氣。
當廣大黨員干部、一線醫務工作者、保障城市運行的各行業工作人員迅速集結投入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中時,民盟中央美術院臨汾分院的盟員書畫家們,關心關注疫情防控發展,積極投入主題創作之中,大家用情懷去描繪,用愛心去書寫,用書畫藝術表達他們與一線英雄共同抗疫、一起戰斗的心聲。并自發地往微信群里推送作品,短短幾天時間,收到繪畫作品34幅、書法作品41幅。一幅幅精品力作表達了盟員書畫家們對祖國、對家鄉的贊美與熱愛,對“逆行者”的謳歌與祝福。
“小區封鎖,大街禁斷,看人家、閉戶關窗候。靜默時辰,老幼盡、頻將音抖。仿名模、院庭標秀。及時酸檢,剪除風險,樂悠閑、爽身舒袖。口罩隨行,不分甚、昏前晨后。別遺誤、綠茶紅酒。”在蒲縣,文藝工作者張世賢通過《解佩令·防疫》,表達直面災難、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抗疫詩歌的集束式出現,不是詩人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他們如戰士奔赴戰場一般的自覺行動?!耙黄惨晦?,會受傷也會害怕,逆行的路口也會想家……”永和縣“90后”文學愛好者段婭榮深入挖掘抗疫題材,創作詩歌《清澈的愛,只為永和》《獻給最可愛的人》,用心用情以詩歌的形式記錄抗疫歷史,傳播、弘揚抗疫精神。
以藝術振奮精神,用作品溫暖人心。曲藝家們將快板書這種藝術表演形式更便捷、更迅速、更易懂的優勢發揮到了近乎極致。靜默期間,翼城縣文化和旅游局、翼城縣文化館依托國家級非遺“翼城琴書”,通過親切質樸的鄉音,通俗易懂的唱詞表現出來,一經推出就紅遍了本地朋友圈。
“朋友,能早一點去做核酸采樣,就早一點兒……要知道,你出不去的門,是抗疫一線勇士們回不去的家;你不想睡的覺,是他們熬不完的夜;這個城市依然很健康,正是因為有太多這樣默默奉獻的人,所以請大家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員以及志愿者,配合他們……”“哪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凡人。就在我們熟睡的夜里,或者看著窗外感到無聊和郁悶的時刻,無數個背影正在用無悔的勇氣捍衛著對生命至高的敬畏。這是一場生命與速度的比賽,你們奮力奔跑的樣子真帥……”由我市文藝愛好者張東輝創作的《眾志成城戰疫情》系列短視頻,以其朗朗上口的音樂快板,有字正腔圓的真情講述,用文藝的方式為臨汾加油!
在永和縣,剪紙愛好者任小野用一幅幅剪紙作品,記錄下疫情防控期間的感人瞬間。
…………
凝心聚力,同舟共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廣大文藝工作者生動詮釋著以文戰“疫”的責任擔當,奏響眾志成城的時代交響曲。
記者 亢亞莉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