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張書記,我是咱們社區在職黨員,我報名,我要當志愿者。”
“張書記,我申請加入志愿服務群,麻煩您通過一下。”
10月19日,在堯都區復興社區泰和福邸小區內的黨群服務中心,復興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張攀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每天都有社區黨員主動報名參與志愿服務。短短兩天,已有92名黨員向社區黨支部報到。”這一幕是市直單位1.6萬余名黨員干部沖鋒在前、下沉一線最溫暖的一個縮影。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守好社區,就是守住城市,守護人民!面對疫情防控的艱巨任務,堯都區和臨汾經濟開發區的社區黨組織,團結帶領社區工作者、網格員、下沉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堅守防控崗位、奮戰社區一線,以初心彰顯本色,用實際行動樹立起一面面紅色旗幟。
快速動員 黨旗飄揚戰“疫”一線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對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的重大考驗,嚴防死守社區這道防線,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10月17日,堯都區(含臨汾經濟開發區)實行臨時性全域靜態管理。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市委組織部第一時間下發通知,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精心組織好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時,把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積極投入疫情防控一線爭先鋒、作表率,就地在所在社區(村)轉化為志愿者,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
疫情發生后,鐵路東街道三元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在冊的218名黨員和906名在職黨員全員上陣,充分發揮“七級閉環管理體系”優勢,形成“村村(棟棟)有人看、家家有人管、戶戶有人查”的防控格局,確保轄區疫情防控無死角、無盲區。同時,利用線上居民微信群,精準摸排信息到每棟樓、每個單元、每戶居民,為守護群眾安康筑起一道“銅墻鐵壁”。
明確任務 精準部署下沉力量
推動力量下沉,凝聚戰“疫”力量。10月19日,結合我市疫情防控形勢,市委組織部成立了黨員干部下沉防控一線應急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再次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參與小區(片區)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
聞訊而動,聽令而行,快速動員,盡銳出戰。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嚴格按照上級黨委政府和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堅持“一把手”負總責,迅速動員,第一時間兜清所屬黨員干部實際居住地,明確了下沉機關黨員干部配合社區、小區(片區)組建臨時黨支部,做好政策宣傳引導、參與疫情防控組織和指揮工作等主要職責,有力有效統籌力量、發揮黨員作用。
同時,市委組織部還成立8個督導檢查組,采取電話、微信等線上溝通的方式,與387名市直單位黨員干部下沉工作小組組長進行聯系,詳細了解下沉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并對小組長在崗、工作職責等五項具體任務再明確、再壓實、再督促。通過直接聯系、高效調度,有效發揮組織領導、組織推動、組織保障作用,牢牢筑起我市疫情防控的“橋頭堡”。
勇擔使命 筑牢社區關鍵防線
疫情之下,社區就是戰場,黨員就是先鋒。重點人員排查、社區靜態管理、組織核酸采樣、社區物資保障、日常消毒消殺……一項項工作事無巨細,一個個環節不容半點紕漏。廣大黨員就地轉化為志愿者、巡邏隊、運輸隊、指導員,全面參與社區、小區、片區防疫工作,用有力的行動,成為讓居民信得過、靠得住的堅強力量。
路東辦事處鐵橋社區黨支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管控措施,在轄區每個小區出入口安排社區工作者24小時輪崗值守,并在各小區組織在職黨員組成巡邏隊,維護小區秩序,實行生活物資無接觸投放服務,讓居民真正“靜”下來。
漪汾社區黨支部在接到全域靜態管理通知的當天,社區在職黨員便踴躍報名,共有60余名黨員參與生活物資發放、核酸采樣點秩序維護等工作。
恒泰世家B區是臨汾經濟開發區濱河街道黨家樓社區E04網格。靜態管理時間延長后的第二天,為滿足居民對生活物資的需求,黨家樓社區黨支部組織網格員、微網格員進行逐戶統計,并迅速協調保供組,第一時間將生活物資配送至各小區接收點,再發動網格員、志愿者、物業工作人員一對一、無接觸送至居民家門口。針對個別居民沒有做飯條件的情況,積極籌集方便食品,有效保障了所有居民基本生活物資供應。
……
社區工作者、網格員、下沉黨員干部和志愿者,越來越多的力量充實在一線開展志愿服務,關鍵區域有黨組織把著,關鍵時刻有黨員頂著,關鍵崗位有黨徽亮著,戰斗堡壘堅不可摧,萬眾同心勠力前行。
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高度的責任感,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政治優勢,凝聚起眾志成城、齊心戰“疫”的磅礴力量。
記者 景文婷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