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又是一年金秋,時下永和縣廣大農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9月23日,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大早,坡頭鄉范家峪村的種糧戶郝艷鵬趕往美特好農副產品配送中心。當天,永和縣以“慶豐收 迎盛會”為主題的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將在這里舉行。
郝艷鵬今年33歲,早幾年曾在臨汾、太原打工,2020年因疫情回到了家鄉,隨后在縣、鄉的扶持下搞起了“家庭農場”。如今,已發展到400多畝玉米、100多畝高粱,以及60畝核桃的種植規模。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帶著豐收的喜悅,郝艷鵬來到美特好農副產品配送中心大院時,四鄰八鄉已擠滿了半個院子。來自全縣6個鄉鎮的工作人員正在各自的區域忙著布展,玉米、高粱、紅棗、核桃、小雜糧、蘋果……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很快就擺滿了展示架。“這里擺的就是我家的高粱……”在坡頭鄉展區,郝艷鵬興奮地說。
大地為卷,繪出田園好“豐”景。9時許,隨著鏗鏘的開場鑼鼓響起,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拉開了序幕。一個個富有永和特色的文藝節目讓郝艷鵬目不暇接,可要論最讓他期待的還要屬縣里為種植、養殖大戶頒獎的環節了。
農業農村要發展,說到底還得穩糧興牧強特色。經永和縣各鄉鎮推薦,縣農業農村局、縣畜牧發展中心審核,全縣最終評選出了十佳種植、養殖大戶。當天,“種糧大戶”郝艷鵬和其他大戶一同披紅掛彩登上舞臺,從縣領導手中接過了象征榮譽的牌匾,引得臺下觀眾好不羨慕。走下頒獎臺的郝艷鵬激動地說:“現在國家助農惠農政策這么多、這么好,縣里目前正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我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帶著滿滿的自豪感,郝艷鵬在開幕式結束后又參加了坡頭鄉組織的“豐百杯”農民豐收節趣味運動會。“南瓜接力賽”“阻力玉米投筐”“徒手剝核桃仁”……場上,他和其他農民選手賽得聚精會神;場下,助陣的“啦啦隊”喊得賣力。這一刻,豐收的喜悅屬于他和每一位老鄉。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郝艷鵬是永和農業農村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今年以來,永和縣以創建有機旱作特色農業示范縣為目標,堅持“穩糧、興牧、強特色、促融合”發展思路,強化產業、就業兩個支撐,醫保、低保兩個保障,住房、飲水兩個安全,創新推進農戶增收保障工程,高標準建設了35個村集體經濟項目、44個鄉村振興項目,發展優質糯高粱12萬畝,農業生產托管15萬畝,糧食種植面積達到32.3萬畝,羊飼養量目前達到16萬只,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一。
記者 孫宗林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