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3月24日,臨汾市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項目現場觀摩推進會在襄汾召開。全市各相關部門、有創建任務的縣(市、區)政府分管負責人,39個省級示范創建村(基地)所在的鄉鎮黨委書記,集中觀摩了襄汾縣南辛店鄉大陳村、古城鎮關村、景毛鄉南高村、南賈鎮荀董村4個村的示范創建和公共浴室等便民設施建設情況。襄汾縣在示范創建方面下足了功夫,打造了亮點,彰顯了特色,為我市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學習樣板,受到了參會人員的肯定和好評。記者走進襄汾縣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進行實地采訪,現予以刊發,意在強化宣傳,促進交流,推動我市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產業突出、生態優美、鄉風文明的示范鄉村,切切實實讓群眾從中受益。
臨汾新聞網訊 春到賞繁花,夏至滿眼綠,秋來果飄香,冬臨景如畫。無論哪個時節,走進古城鎮關村,整潔干凈的街道,蓬勃發展的產業,和氣熱情的群眾,總讓人感到身心舒暢,總想再去看一看這被忠義文化浸潤的古老村莊。
如今,關村被列為省級鄉村振興數字鄉村建設示范村,系列規劃建設給該村帶來嶄新的變化。
忠義代代傳
“我們關村是關公后裔聚居地,忠義文化傳承村,特殊歷史文化賦予了這個村子特殊的文化內涵。”關村黨支部書記王晉剛說,“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地方資源,濃厚的文化底蘊等,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關村位于古城鎮政府西南一公里處,臨夏線公路西側,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村有515戶居民,2200口人,共有土地3540畝地。
關村產業發展以構建現代農村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方向,通過建設高標準設施大棚、家庭農場等項目壯大集體經濟,依托種植、養殖等產業,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而且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為鄉村振興開創新路徑!
關村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治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成立“紅白理事會”,倡導村民喪事簡辦,婚事新辦,巧用各類傳統節日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村風民風逐步好轉。每年舉辦“振興關村”座談會,在外工作人員和德高望重的鄉賢人士紛紛暢所欲言,為關村的發展出謀劃策;每年正月,舉辦“全民春節運動會”“三八婦女節”表彰大會等,通過“最美好媳婦”“最美好婆婆”“最美女教師”等,通過各種群眾文化活動的大力開展,厚植文化振興根基,凝聚鄉村振興力量,進一步增強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王晉剛介紹,近年來關村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營造了良好的鄉村旅游環境,前來參觀的游客,不僅能感受到關村文化的魅力,而且還可以品味“關村八大碗”等美食,享受鄉村旅游帶來的愉悅。
生態更宜居
走進關村,鳥語花香,街巷整潔。近年來,圍繞“生態宜居”總體要求,關村以環境的大變化倒逼思想觀念大變革,推動全村移風易俗、生態文明再上新臺階。
在街道環境治理上,關村建立了高標準的環衛隊伍,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定路段的辦法,實行“生活垃圾不落地,建筑垃圾定點填埋”的管理辦法;完成通村路、環城路、村委大院及村內主巷瀝青路面鋪設任務。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拆除村內私搭亂建,安裝太陽能路燈100盞,通村路、環城路、村委大院,大街小巷全覆蓋;新建擴建綠化面積26000平方米,邀請縣林業局對全村5條主干街道進行高標準規劃,打造“一村一主題、一街一景觀的特色風貌”,形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景、冬有綠的園林格局。在清潔能源利用方面,實施了“煤改電”項目,讓老百姓過上了暖冬。在襄汾縣率先建成日處理生活污水200噸的污水處理站一座,創造性地推進“廁所革命”,探索運用“通風改良+節水馬桶+大三格化糞”新模式,通過全村改廁,通風改良,阻止蠅蛆滋生。同時,積極打造數字鄉村、平安鄉村,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八年來未出現一例上訪案件,未出現一例安全事故,未出現一例刑事案件。
村民郭建說,村里不僅生態環境好,而且還建設了公共浴室,方便群眾洗澡,成立了治安聯防隊,維護治安穩定,系列措施為群眾營造了生態宜居的良好生活環境。
王晉剛說,近年來,關村“兩委”干部大力推進鄉村治理、鄉村振興,在美麗鄉村、平安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并獲得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山西省平安社區(村)、山西省綠色村莊等榮譽稱號。
數字來賦能
“通過數字鄉村建設,我們可以通過數字平臺了解每條街道的情況,了解農業生產、疫情防控等情況。”在關村“數字鄉村”聯防聯控平臺,操作員熟練地查看村里的相關情況。
關村省級數字鄉村建設示范村項目由浙江天演維真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設計,按照數字鄉村相關發展戰略總體部署,關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實際情況,利用“區塊鏈”技術,以打造“三農三園”為目標,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黨支部副書記黎紅波介紹,“三農三園”:農業強——綠色家園,農村美——美好家園,農民富——共富家園。建設內容以“2+1+N”的關村數字鄉村發展模式為思路,即2個數字化:數字治理、數字產業;1個智慧化:智慧農業;N個應用:數字關村一張圖、數字孿生、村百景(VR展示)、智慧黨建、村情通、時間銀行(志愿、公益崗)、公共品牌建設(一村一品)、安全追溯與監管、產銷一體化、數字文旅、數字大田、智慧大棚、掌上識蟲、耕地監測、農業生產管理、智慧飲水安全、云健康、云教育、法律援助、就業幫扶、移風易俗講堂……
“近年來,我們依托區位和資源優勢,凝心聚力謀發展,創造了‘關村經營’,跑出了‘關村速度’,提升了‘關村顏值’,獲得了眾多榮譽。”王晉剛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以‘三農三園’為目標,大力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立足產業數字化,管理高效化,服務在線化,應用便捷化,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打造綠色、美好、共富新家園。”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