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范韶華) 近年來,我市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突出以城帶鄉,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城鎮垃圾處理體系,推動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
一是扎實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治理。我市實行臺賬管理和驗收銷號制度,全面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等,著力解決“垃圾山”“垃圾圍村”、工業污染“上山下鄉”等突出問題,全市共排查出非正規垃圾堆放點1153處,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銷號清零。
二是深入推進垃圾分類試點。我市將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處理作為重點改革任務,積極探索新模式、新辦法,全面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目前,侯馬市5個鄉、蒲縣9個鄉鎮全部開展試點,永和、隰縣、安澤、大寧、堯都、洪洞、曲沃和襄汾8個縣(市、區),分別在56個鄉鎮213個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三是創新開展有機垃圾和廁所糞污沼氣化綜合利用,學習借鑒長治市屯留區可腐爛垃圾沼氣化綜合利用經驗,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開展可腐爛垃圾沼氣化處理模式試驗示范,創新探索“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可腐爛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循環農業新路徑。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固定、移動式中轉站115座,配備農村保潔員11098名,配套垃圾收集車輛4009臺、大型機動車及壓縮車111輛。各縣(市、區)全部建有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全市2112個行政村中全部具備垃圾轉運能力,覆蓋比例達100%,超額完成省定90%的目標任務。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