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張玉萍) 近年來,我市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引領,大力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衛生廁所改造“三大革命”,突出抓好“拆違治亂、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五個專項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點到面全面推開、縱深推進,催生鄉村美麗“蝶變”,農民群眾幸福指數日益提升。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行政村比例達到100%,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率達到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0.9%,超全省55%目標15.9個百分點。
在農村垃圾治理方面,我市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突出以城帶鄉,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城鎮垃圾處理體系,推動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全市共建成固定、移動式中轉站108座,配備農村保潔員10718名,配套垃圾收集車輛4009臺、大型機動車及壓縮車111輛。各縣(市、區)全部建有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全市2112個行政村全部具備垃圾轉運能力,覆蓋比例達100%。同時,我市扎實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治理,實行臺賬管理和驗收銷號制度,全面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等,著力解決“垃圾山”“垃圾圍村”、工業污染“上山下鄉”等突出問題。目前,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部完成整改,銷號清零。此外,我市將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處理作為重點改革任務,積極探索新模式、新辦法,全面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
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我市按照由城到鄉、由大到小、由集中到分散的原則梯次推進。目前,全市17個縣(市、區)全部編制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2018年—2020年治理任務113個村莊,實際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133個村莊,完成治理比例117.7%。其中,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44個村莊,納入城鎮污水管網36個村莊,其他53個村莊。
在農村“廁所革命”方面,我市按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原則,以城郊村、重點流域、水源保護地、主要景區、鄉(鎮)政府所在地、人口稠密村莊中的示范村為引領,分類別分層次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逐步提高無害化衛生廁所比例,帶動廁所糞污有效治理。2020年,全市完成農村戶廁改造近23萬戶,占到全年總任務的104.36%;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農村戶廁改造53.3萬余戶,提前完成60%的目標任務。
重點圍繞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扔亂倒垃圾“六亂”,我市逐步建立完善村莊保潔長效機制,著力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全市達到清潔村莊標準的行政村占到行政村總數的98.8%。我市還持續推進“衛生鄉村”創建,古縣北平鎮、安澤縣馬壁鄉、鄉寧縣管頭鎮等7個鄉鎮榮獲國家“衛生鄉鎮”稱號,53個鄉鎮、654個村獲省級“衛生鄉村”稱號。
為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我市結合實際,制定了《臨汾市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促進條例》,對農村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的優化保持及其監督管理等作出規定。
通過整治,我市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實現了提檔升級,全市123個村被命名為省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洪洞縣被命名為省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縣、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曲沃縣西海村、襄汾縣丁村、永和縣東征村等10個村被命名為全省首批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鄉寧縣坂兒上村、安澤縣飛嶺村、曲沃縣朝陽村榮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稱號;安澤縣飛嶺村、鄉寧縣大河村、曲沃縣石橋堡村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鄉寧縣塔爾坡村、汾西縣師家溝村等7個傳統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