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垃圾能發電?污水能養魚?臨汾有了環保發電廠?日前,記者來到臨汾市環境產業園進行實地采訪。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程車來回穿梭,工人們頂著烈日揮汗如雨……臨汾市環境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該項目今年4月20日開工以來,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施工,目前園區內80米高的大煙囪、60米高的主廠房、連接園區內外的路橋初具雛形。
臨汾市環境產業園是臨汾市人民政府通過PPP模式引進的項目,位于堯都區縣底鎮南喬村東,占地232畝(15.4695萬平方米),總投資6.82億元,是一個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能源的綠色環保項目。項目包括垃圾焚燒發電和餐廚垃圾處理工程,建成后將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
垃圾能發電?稀奇!
臨汾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是臨汾市環境產業園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單位。該公司項目負責人肖飛告訴記者:“臨汾市環境產業園,相當于一個環保發電廠,不同于普通的燒煤發電,它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機械爐排爐技術,通過焚燒垃圾來發電。”
“整個發電過程是一個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過程。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進入園區后,分離成固體和滲濾液,固體進入焚燒爐進行發電,廢渣成為環保材料,油脂加工成工業用油變廢為寶,滲濾液通過污水處理循環利用,最終實現‘零排放’。”
“我們的垃圾焚燒設備先進成熟,環保方案安全可靠。項目建成后,每年將生活垃圾轉化為1億度清潔能源、6萬噸環保建材、6千噸生物質柴油。通俗地說,一年的發電量相當于1個鎮1年的用電量。通過打造‘園林式’‘酒店式’‘景觀式’園區,未來將成為臨汾市一張閃亮的環保名片!”肖飛說。
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餐廚垃圾處理工程、電力工程、環保工程、儀表與控制工程等。項目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日處理生活垃圾800噸,日處理餐廚垃圾100噸,日處理地溝油20噸。安裝2×400噸/日焚燒線及對應配套系統,焚燒廠主廠房及附屬建筑一次建成。二期工程日處理生活垃圾400噸。
臨汾市環境產業園建成后將服務堯都區、臨汾經濟開發區、洪洞、襄汾、浮山等區域產生的生活垃圾、商業垃圾和街道清掃垃圾。遠期將覆蓋周邊50公里垃圾收運范圍。
村民們放心嗎?參觀!
垃圾焚燒發電會不會臭?會不會污染空氣?會不會臟亂差?在項目建設準備階段,村民們難免心存疑慮。
為了打消村民的疑慮,讓村民真正了解新型垃圾發電廠。臨汾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先后邀請堯都區縣底鎮3個村100多位村民代表,分四批飛赴廣東莞州,實地參觀了粵豐環保東莞垃圾焚燒發電基地。
“去的時候還滿心疑慮,想要挑它的毛病。去了之后才發現實際遠比想象中要好得多,廠子建得像個大花園,污水處理后能養魚,廢渣能做成環保磚,真是顛覆了我的想象!”回想起實地參觀時的情景,許村村民張剛忠深有感觸。
南喬村村民曹寶剛告訴記者:“粵豐集團生活垃圾發電項目挺環保的,把臨汾的環境產業園交給他們來建,我們都很放心。”
村民們提到的臨汾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隸屬于粵豐集團,日處理垃圾規模全國排名前五,生產工藝和環保控制全球領先。通過實地參觀,贏得了村民們的信賴和認可。
“項目開始建設后,我就在工地上干活,每個月能掙大幾千塊錢,給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南喬村村民曹延軍說。
“為了保障施工隊伍穩定,我們高薪招聘臨汾籍的專業人士回鄉建設,同時還盡量給周圍的村民提供就業機會。”臨汾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項目副總經理郭湛向記者介紹。
建得咋樣了?探園!
臨汾市環境產業園項目開工3個多月來,多個工程齊頭并進;300多名工人,同時施工。產業園區主體工程和附屬工程同步建設、主體工程和安全環保同步建設、場內工程和場外工程同步建設。
截至7月底,主廠房已建設15.5米,余熱爐順利交安,煙囪建設24米,綜合辦公樓即將封頂,尾氣、污水處理工程建設中,垃圾庫建了三分之一,進廠通道跨溝路橋10個橋墩部分完成三分之二……項目建設每天不斷更新進展。
“目前,有300多名工人同時施工,到建設高峰期,工人將達700多人。目前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9月份實現鍋爐安裝,11月底12月初路橋通車,力爭年底實現點火,明年6月份爭取完工。”郭湛信心滿滿地說。
在建設過程中,安全是個常講常新的話題,項目工程師姚博告訴記者:“我們每天都進行安全例行檢查,工人進工地必須長褲長袖戴安全帽。每周一次安全大檢查,一旦發現安全問題,即刻限時整改。”
園區內,記者還看到了高空墜落體驗館、安全帽撞擊保護體驗等安全警示教育基地。“為強化施工人員安全教育,我們還通過定期觀看影片、震撼式教育以及安全體驗館等多種方式,切實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臨汾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賈俊介紹。
據悉,園區內還將建設籃球場、健身房、桌球等運動場地,建成后將對周圍村民免費開放。
不久的將來,一座全新的環境產業園將在臨汾閃亮登場!
記者 柴亞虹 王曉娜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