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市第五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不斷優化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加快公辦學校建設’‘全面抓好教育雙減工作落實’‘建設全省教育強市’。這是對我市教育系統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我們將結合全市教育工作實際,精準施策,全力以赴,履行教育職責、體現教育擔當,為我市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全省第一方陣貢獻教育‘硬核’力量。”日前,就深入貫徹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本報記者采訪了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牛福生。
牛福生說,未來五年,全市教育工作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建設全省教育強市這一目標,把握學前教育公辦資源擴面、基礎教育資源提質、職業教育融合創新、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教育改革落地見效、教師隊伍能力提升“六個重點”,實現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優質教育供給水平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服務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形象進一步提高“五個提高”,為實現全省教育強市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學前教育公辦資源擴面。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重大民生工程。要不斷加大公辦園建設力度,持續做好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工作,鞏固無證園清理整頓成果,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確保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8.57%,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66%,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8.7%。
擴大優質基礎教育資源。要不斷擴大優質基礎教育資源,著力構建公平優質教育體系,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持續推進學校布局優化調整,加快公辦學校建設,實施《臨汾市2021-2023年中心城區中小學校幼兒園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啟動臨汾市第一小學、臨汾三中遷建項目。實施縣域普通高中提質改善工程,發揮四個高中教育集團示范帶動優勢,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打造學校內涵特色,實現高質量、有活力、多樣化的發展目標。
構建新時代特色職業教育體系。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不斷優化職業教育結構與布局。實施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調整優化職業院校招生專業,鼓勵開設對接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校企合作新型專業。推薦建設一批省級職業教育“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及“雙師型”教學名師團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續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總結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配合推進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產教融合項目培育建設、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等工作。
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扎實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結、宣傳、推廣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推動全市教育評價改革工作不斷深入。全力推進“雙減”工作落實落細,進一步細化方案,強化舉措,把作業管理納入教研內容,堅持分層教學,布置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真正使學生作業減下來。嚴格按照“5+2”模式推進課后服務工作,實現公辦教育學校和有需要學生的全覆蓋。在留守兒童較多的鄉村學校,整合教育資源,依托鄉村少年宮等活動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素質拓展活動,讓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樣擁有健康快樂的校園生活。實施課堂教學增質提效工程。發揮教研優勢,推進學校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實現高效課堂。組建校外培訓監督機構,構建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對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減輕家庭負擔,保障受教育者合法權益。
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再提升。完成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轉設,立足辦學定位,瞄準發展目標,以轉設理工類高校為契機,啟動實施學科專業優化、師資能力水平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校企融合創新、校園文化培育、治理體系先進“六大提質工程”,建設全省一流的理工類本科院校。推動臨汾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和升本工作,緊密對接區域高端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優化辦學條件、擴張建設新校區,實現萬人千畝的設置標準,招生專業穩定在40個左右,“雙師型”教師占比達到60%以上。同時,支持高等院校圍繞確定的重點特色學科,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提升高校創新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能力。
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繼續實施教師“雙掛”工程,深化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面向農村學校和教學點實施國家和省“特崗計劃”。建立健全教師榮譽制度,加大優秀校長、教師表彰宣傳力度,開展“優質學校、優秀校長、優秀教師”評選活動,倡導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
“教育事業關系各行各業,關系千家萬戶。”牛福生說,“全市教育工作者將全面貫徹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斗志、更務實的作風、更扎實的工作,為我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 郭璞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