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連日來,浮山縣扎實推進市校合作“雙千工程”行動,聚焦打造綠色產業集群的目標定位,積極挖掘本地資源,主動與山西農業大學開展項目合作,先后簽訂了6個合作項目,形成技術引領、多點開花的產業集群,助力浮山農業跑出“加速度”。
以“技”育才,激活發展動力。聚焦農業人才匱乏的短板,依托與山西農業大學簽訂的智庫合作基地和高校優質生源基地,積極引進17名農業產業技術人才,優先將最新農業科技成果、技術及產品在示范基地推廣示范,帶動一批本土人才在實踐中成長。聚焦農民需求,結合農業大學人才供給,通過“線上+線下+實踐+觀摩”的形式,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會、現場觀摩會,組織培訓50余期,培訓農民8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農業管理水平,為現代化農業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以“技”補晚,破解農業難題。聚焦秋汛天氣對農業造成的影響,依托與山西農業大學簽約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柔性引進省農科院專家帶技術蹲點調研、精準扶持,通過集中培訓與分片培訓、理論授課與田間地頭指導相結合等辦法,講授對逾期晚播小麥進行補救的措施和已出苗麥田的管護方法,力保一播全苗、壯苗越冬;針對不同農作物的特點,積極推廣烘干技術,用于受災農作物,有效解決了部分農作物霉爛的問題,為農民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以“技”增收,提升產業質量。針對農業“靠天吃飯”的困境,依托與山西農業大學共建的優質谷子示范基地,推廣有機旱作栽培技術,實施機械化播種,推動谷子示范片平均畝產943.5公斤,畝增幅155.5公斤;依托露地蔬菜示范基地,推廣“玉米—蔬菜”一年兩茬種植模式,實現了畝均產值達5000元以上;依托高校農業示范區建設項目,大力推廣滴灌設施,用于集中連片發展辣椒、西紅柿等特色產業,達到節水均勻灌溉和肥料高效吸收的效果,今年西紅柿畝產提高2500公斤左右,種植戶每畝增收3000元,辣椒畝產提高200公斤,種植戶每畝增收2200元以上。切實推動了該縣從靠天吃飯的農業轉變為依靠現代科學技術作支撐的產業。 (石菲菲)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