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吹響了‘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角,開啟了新起點上實現在中部地區爭先崛起、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的奮斗征程。大會提出的‘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旋律激揚、催人奮進。擘畫的今后五年工作藍圖極富前瞻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姚少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部署的能源發展目標任務,為我們做好未來能源工作找準了定位、謀劃了路徑、注入了動力,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姚少峰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深刻領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的核心要義,準確把握會議對能源工作的重要部署,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主動融入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努力開創新時代能源工作新局面,為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保障。
一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蹚好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煤炭、煤電等傳統優勢產業,要率先轉型,加快改造提升,實現發展模式由外延粗放向內涵集約轉變。煤炭、煤電作為我省優勢傳統產業,不僅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希望所在,轉型發展勢在必行。一是推動煤礦智能綠色升級改造。搶抓數字化轉型機遇,積極推進煤炭行業“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在全國率先實現5G入井的基礎上,今年又全面推進1000個煤礦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建設和升級改造,年底前將全部開工建設,力爭2022年底實現全部竣工。智能化升級改造將大幅提高煤炭生產效率、提升煤礦本質安全水平。煤炭綠色開采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研究制定了《煤炭綠色開采指導意見》,組織40座煤礦有序開展綠色開采試點。二是統籌推進煤電“三改造”。在保證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同時,有序推進煤電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加快改造和淘汰關停供電煤耗在3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上的煤電機組。對30萬千瓦及以上的煤電機組因地制宜進行節能改造,進一步提高發電效率;對20萬千瓦及以下擬繼續運行的抽凝機組,全部改造為背壓機組,提高機組供熱效率,供電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時以下。
實踐證明,推動煤炭、煤電轉型發展,不僅是實現“達到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這個發展線”目標的根本途徑,更是推動我省能源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
二是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構建高質量發展綠色支撐。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變不僅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雙碳”目標,推動全省綠色崛起、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十四五”末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到50%,發電量占比達到30%。目前,全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約35%,發電量占比約18%,加快推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建設規模和發展速度,真正讓綠色成為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一是實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動,加快建設和發展光伏、風電,快速提升裝機規模,使光伏、風電成為我省能源結構調整的主力。二是積極探索推廣氫能、甲醇、地熱能、生物質能項目建設。三是有序推進“風光火儲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擴大清潔能源消納規模。四是加大清潔能源推廣應用力度,加快綠色發展,跑出我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加速度”,打造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
三是強化能耗雙控管理機制,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推手。能耗雙控既是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兩者互生互成、相互促進、殊途同歸。做好能源雙控工作,對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一是把好源頭控增量,堅決遏制“六大”高耗能行業“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騰出用能空間。二是提升能效減存量,按照黨代會安排部署,堅持把提高能效作為降低能耗的主攻方向,對高耗低效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實行差別化電價政策,倒逼企業深挖節能潛力,加快技術改造,向環保綠色、低能高效轉型。三是強化約束防變量,年底前建成全省能耗監測在線實時監測系統,加強用能全過程管理,嚴防能耗指標反彈。四是宣傳引導提質量,動員全社會主動節能、科學用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是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夯實高質量發展托底根基。“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這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賦予山西能源的光榮使命。我們要牢記使命,不負重托,扎實做好新時代能源安全保障工作,把習近平總書記“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指示落到實處,當好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壓艙石”,守牢全省高質量發展的能源安全底線。全省煤炭先進產能占比超過三分之二,日產量突破360萬噸,供給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今年10月以來,我們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指示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主動扛起為全國14個省市供應4600萬噸平價電煤的重大責任,為全國能源保供穩價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推進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外送最大能力突破2250萬千瓦,年外送量將突破1100億千瓦時,有力支援首都北京、華北、華中、華東、西北、東北電網。深入推進煤成氣增儲上產行動,持之以恒抓好勘探開發和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穩產增產,實現全年非常規天然氣產量120億立方米、管網長度突破8800公里目標任務,建設非常規天然氣基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五是堅守能源初心使命,擦亮高質量發展民生底色。“高質量發展是為了過上好日子,讓老百姓底氣更足、笑臉更多、生活品質更高”。我們始終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用能需求,提高群眾用能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開展能源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強化政策惠企。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0.3元/千瓦時電價機制。截至目前,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用戶通過市場交易電量169.89億千瓦時,累計降低用電成本超過36億元。加快推進民營企業天然氣用戶“轉供”改“直供”政策落地,大幅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二是堅持服務利民。不斷加強改進服務,打通群眾辦事“快車道”,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積極推動鄉村能源變革、完善城鄉供能基礎設施、擴大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實施光伏扶貧、持續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切實讓能源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在當前電煤供應緊張、電力需求快速增長情況下,我們全力以赴保障電力、熱力穩定供應,確保機組不停機、電網不拉閘、鍋爐不缺煤,保障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本報記者張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