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今天是個好日子,打開了家門咱迎春風……”
8月14日6時,家住古縣南垣鄉東池村的姬新成夫婦哼著小曲兒,在自家地里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我這好日子都是靠種藥材過上的。”姬新成放下手中的活,坐在地頭和記者講道。
“我原來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靠種玉米、小米和一點藥材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辛。”回想起以往的生活,姬新成臉上露出了一絲苦澀。“2017年,在村‘兩委’的引領下,我開始成規模種植藥材,種植期間,縣政府組織了培訓班,免費進行技術培訓,在縣政府和村‘兩委’的幫扶下,這幾年一共種了30畝藥材,平均下來每年有十多萬元的收入。現如今三個女兒都出嫁了,兒子也成家立業了,手里有了閑錢,我又利用農閑時整理民俗文化,并在家中開設了民俗文化展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說到如今的生活,姬新成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東池村下轄7個自然村,有305戶910人,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97戶604人。
窮則思變。2014年底,東池村新一屆“兩委”班子上任,“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興旺。”東池村“兩委”班子在分析村子現狀后,邀請專家考察指導,決定種植蘋果帶動產業發展。2015年,村里先后組織村民種植蘋果紅富士(長富二號)380畝、藥材白芍1400畝,年收入達1500余萬元。近年來,村“兩委”經過不斷考察和探索,將蘋果、核桃、桃子、巴旦木作為林上經濟,將白芍、黃芩、遠志、柴胡等藥材作為林下經濟大力發展。為了能更好地提高老百姓的收益,東池村采取了“村委+農戶+公司”的發展之路,先后成立明偉特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新晟峰中藥材合作社,對中藥材進行初加工、銷售,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
2017年,東池村村通道路全部貫通,互聯網全覆蓋,養老保險參保率100%,新農合參保率10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成立的愛心畫室讓愛畫畫的孩子有了場所、護愛小組給獨居老人帶去了關懷,群眾工作服務站解決了村民煩惱,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豐富了村民們的業余生活。
在東池村“兩委”班子的引領下,2019年,東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現如今的東池村,村民的腰包鼓了,干勁更足了,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隨著村民生活的變化,東池村迎來了返鄉潮。今年28歲的孫雅楠在大學畢業后,選擇留在省城打工,“我是2016年結的婚,婚后村里也沒有什么干的,便和妻子一起去太原打工。”孫雅楠說,那時和妻子倆人的收入僅夠維持生活,后來看著村里的變化,慢慢有了返鄉創業的念頭,于是在2019年下半年返鄉開辦了家庭農場。
“在村干部的幫扶下,我開辦的家庭農場種植了100多畝的蘋果、核桃、巴旦木以及白芍、黃芩等藥材。”孫雅楠說,從2019年至今農場流水有100多萬元,拋去開支有20多萬元的純收入,相較原來的打工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的生活富裕了,有更多時間去陪伴父母了。”孫雅楠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東池村黨支部書記孫偉說:“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在今后的發展中,東池村將繼續在種植、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引領村民大步奔向小康。”
記者 孫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