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這是一曲蕩氣回腸的樂章:2019年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19167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663公里、境內鐵路里程達650公里,均位居全省前列;臨汾堯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70余萬人次;長臨高速、霍永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繼開通,公路、鐵路、航空立體化的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
這是一段氣勢磅礴的歷程:侯馬市方略保稅國際陸港口岸園區6條鐵路專用線與華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侯馬北編組站接軌,拉近了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距離;2019年,我市被確立為國家級陸港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加快了由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的鏗鏘步伐。
這是一份初心使然的擔當: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已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8467公里,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更好保障;截至目前,市區423輛公交車、1862輛出租汽車已全部更新為純電動車,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城市市區公共交通純電動化全覆蓋,進一步方便了市民“綠色”出行。
百業興旺,交通先行。
“十三五”以來,我市交通運輸事業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交通強市為目標,聚焦脫貧攻堅,狠抓項目建設,著力提升服務,不斷加快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好先鋒。
貫通發展“快車道”
得益于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2017年9月,安澤縣和川鎮孔旺村的道路提質改造項目竣工,公共汽車也開到了家門口,全村老百姓個個樂開了懷。孔旺村黨支部書記張拴鎖說:“客車天天來村里,好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是第一次坐著公共汽車進縣城,就連我們村的孔旺山泉也打開了銷路,每天往縣城送一車貨,車轱轆一轉,腰包就鼓了。”
“十三五”期間,我市堅持把“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相結合,建設讓群眾放心滿意的脫貧路,建成農村經濟邁向新臺階的致富路、鄉村振興的基礎路。截至2019年底,我市已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8467公里;全市2112個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具備條件的2110個建制村通客車率100%。
2019年2月4日,長臨高速在全市人民翹首期盼中開放交通試運營。臨汾城西客運站司機周軍杰的發車班線是臨汾至長治,“走之前的老路,單程就需要近5個小時,如果遇到雨雪天氣,一堵車就沒了時間點。現在走長臨高速單程不到3個小時,路上平坦又寬闊,走這路心里舒坦。”
2018年末至2019年初,長臨高速、霍永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繼開通,全市高速公路數量也增加到8條,里程達663公里。
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19167公里,其中國道1653公里、省道718公里、縣道2422公里、鄉道5566公里、村道8778公里;全市境內鐵路里程達650公里,其中鐵路貨運線里程達500公里、客運專線150公里;臨汾堯都機場共開通15條航線,通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20余座城市,2019年底,旅客吞吐量達到76.82萬人次……“十三五”期間,全市公路、鐵路、航空立體化的大交通格局已經形成。大交通、大格局“引爆”大發展,四通八達的“鐵公機”立體交通網絡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按下綠色“加速鍵”
在洪洞城西約20公里的青龍山腳下,瓦日鐵路洪洞恒富煤焦集運站鐵路專用線在這里劃出一道漂亮的圓弧。山西恒富煤化集團有限公司致力于將集運站專用線項目打造成交通項目、環保項目,讓大宗貨物不走公路改走鐵路,從而實現低成本運輸。
“瓦日鐵路洪洞恒富煤焦集運站位于堯都區、洪洞縣、蒲縣主要產煤區的交匯處,輻射58座煤礦及100余家焦炭、冶煉企業。”該公司經理何曉明說,“推進‘公轉鐵’工作是推進運輸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有助于企業節省物流成本,也有利于全市的環保工作。”
“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綠色交通。
為扎實推進“公轉鐵”,市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將任務分解到堯都、洪洞、襄汾等9個縣(市、區),細化到29家重點企業,按照“一企一策”的辦法予以全力推進;協調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截至目前,全市規劃的6條鐵路專用線中,洪洞恒富專用線已于今年1月投入運營,剩余5條專用線正在加快推進;積極推進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制定出臺了工作方案,對全市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的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實施鼓勵性淘汰;大力推進市區公交車、出租汽車電動化更新,截至目前,市區423輛公交車、1862輛出租汽車全部更新為純電動車,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城市市區公共交通純電動化全覆蓋。
打出最強“組合拳”
今年9月29日,臨汾城西客運站8號檢票口處,準備乘車前往晉城的乘客喜上眉梢。
臨汾至晉城城際公交即將發車,乘客盧心同按捺不住心中的歡喜,一上車就給晉城老家打電話:“放心吧,全程走高速,正規車,票價也實惠,以后來臨汾再不用發愁坐車了。”
“十三五”以來,我市不斷加強城市客運管理力度,圍繞“公交優先、出租規范、市場凈化”的目標,強化綜合治理,提升管理水平,進一步規范城市客運市場。
我市先后推出臨汾至長治、臨汾至晉城城際公交車,加強城市間的交流溝通,保障乘客出行安全;以打造綠色公交、智慧公交為目標,加大硬軟件建設,借力互聯網技術,研發出公交手機e卡通,實現了微信、美團、支付寶、公交云卡等多種支付方式,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開展出租車“星級服務”創建,打造城市流動名片;開展市區客運市場專項整治,堅決打擊黑車、拼車等違法經營行為,嚴禁甩客、欺客、宰客行為,維護客運市場的良好秩序。
依托鐵路、公路等陸路交通運輸大通道和場站(物流基地)等,我市在保障區域生產生活、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等方面,提供了暢通國內、聯通國際的物流組織和區域分撥服務。2019年,我市入選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十三五”期間,市交通運輸局按照政府主導、交通協調、企業經營、社會參與的原則,持續加快推進現代物流發展,努力打造統一開放的“互聯網+”物流企業,實現由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型升級。
侯馬市方略保稅國際陸港口岸園區總長10.09公里的6條鐵路專用線與華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侯馬北編組站接軌,將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距離拉近。我市相繼涌現出方略陸港多式聯運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聚鑫物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興榮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現代物流企業,形成了以“多式聯運、無車承運、三級聯運、甩掛運輸”為一體的綜合、立體陸港型物流模式。
與此同時,我市堅持“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的思路,充分發揮交通項目建設對促投資穩增長的主力軍作用,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截至9月底,全市各項重點交通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億元,用于建設隰吉、黎霍兩條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實施“四好農村路”項目、推進三大板塊旅游公路建設及黃河一號旅游公路“0km”標志文化驛站建設。
通途大道興百業。我市交通運輸事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延伸,通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記者 劉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