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您好,我們是核酸采樣流動小分隊,現在上門為您和家人進行鼻咽拭子采樣。”
“為了大家的安全,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這是1月6日,我市在翼城縣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處置實戰演練中的一個場景。當疫情“發生”,各部門快速反應、密切配合、高效運轉,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嚴標準、最硬措施打贏了這場“戰役”。
組織有強度 措施有精度
“演練開始!”當天9時,戰幕開啟。
本次演練模擬翼城縣唐興鎮出現了新冠肺炎病毒陽性感染者,各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從流行病學調查、社會管控、全員核酸檢測、物資保障、宣傳報道、交通管控、新聞發布等方面開展演練,全面考量檢驗我市疫情防控應急能力。
參演人員聞令而動、迅速到位, 5個采樣點、17個采樣臺“一拉就響”,設置在各采樣點的等候區、測溫區、體溫復測區、臨時隔離區、信息登記區、采樣區、轉運區、緩沖區、消殺區、污染區十個區域即時投入使用。
“請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間隔,提前做好各項準備,盡快生成‘核酸檢測二維碼’……”現場忙而不亂,各區域工作人員分工明確、配合緊密、行動快捷。只見,他們有條不紊地引導受檢群眾分批、錯時、錯峰入場,有序測溫登記、查驗“兩碼”、接受鼻咽拭子采集,確保整個采集程序規范、精準、高效。
與此同時,核酸采樣流動小分隊也已抵達封控區域。翼城縣人民醫院工作人員陳希斌既要做好“引導員”,也要當好“信息錄入員”,高效配合護士進行上門采集。他們在規定時間內,一連跑了兩個小區, 堅決做到了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對他們而言早已習以為常。陳希斌說:“近段時間,我們早出晚歸、隨時待命,肩負著為中高風險區所在城市來(返)人員上門核酸采樣的任務。此次演練進一步檢驗和提高了我們的實操能力,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服務有溫度 保障有力度
演練現場,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在眼前閃現,畫面中有鄉鎮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志愿者等等,他們積極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肩膀挑起了沉甸甸的責任,用愛和溫暖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疫城墻。
在封閉區——古城村農貿市場小區內,總能看到志愿者吉萌萌忙碌的身影。得知此次演練覆蓋面積廣、受檢人數多、工作容量大后,她便主動應征、前來協助。她樸實地說:“我在翼城縣澮濱社區工作,有著相對豐富的疫情防控工作經驗。我愿發揮所長,服務受檢群眾。”
為了做到“應檢盡檢”,吉萌萌和兩名“戰友”通過張貼通知、大喇叭宣傳、網格群預告、挨家挨戶告知等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多渠道通知轄區居民做好居家“隔離”的準備。并趕在演練前夜,上門指導和幫助居民提前生成“核酸檢測二維碼”,以提高實戰演練時的檢測效率。
實戰來臨,吉萌萌提早到崗,配合流動小分隊上門采樣。期間,發生了一段感人的小插曲。由于小區年代已久、設施陳舊,樓內光線極度昏暗,他們身著笨拙的防護服,拿著各種采樣用具,只能一路小心翼翼地摸黑前行。一位居民及時送出了照明燈,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讓他們頓時感到心里暖洋洋。
由于封控區域要封閉整整24小時,居民在此期間不允許外出。擔心居民提前儲存的物資不夠用,志愿者們又一次奔波在路上,逐門逐戶送上蔬菜包。接到這份“暖意”,居民們連聲道謝:“政府想得太周到了,真正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感謝為我們提供上門服務的工作人員,你們辛苦了。”
封控區域的采樣工作結束了,志愿者們依然在路上。他們先將樣本送達指定地點,接著趕往另一個演練區域,馬不停蹄地投入新一輪“戰斗”。
防控有廣度 戰“疫”有硬度
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每個環節都緊密銜接、不留空當,提高了整體檢測效率,共完成核酸檢測采樣7594人,結果均為陰性。
“演練前,我們全盤考慮,全面統籌,全力協作,保證人員‘到位’;連夜將防疫物資、檢測物資、后勤保障物資統一發放至各個點位,保證物資‘到位’;根據群眾居住區科學分片,合理確定采集場地,按照流程圖連夜布置,保證場地‘到位’;制定應急預案,劃分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對接相關部門形成強大合力,保證應急‘到位’。” 翼城縣唐興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枕戈待旦,厲兵秣馬,為此次高質量完成檢測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應急演練是檢驗應急措施、暢通聯動響應、優化工作流程的有效手段。面對此次“大考”,各部門交上一份“信心滿滿”“底氣十足”的“答卷”。
“通過真采真檢,達到了實戰練兵的效果,檢驗了我們能否快速激活應急指揮系統,能否高效有序落實‘四早’措施等,為我們進一步健全應急響應機制,提升調度指揮、流調速度和質量、全員核酸檢測等實戰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提供了依據。”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各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演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全面提升應急處置工作的專業化、規范化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指揮科學、訓練有素、反應迅速、實戰能力較強的疫情防控隊伍,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記者 李靜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