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會場內,代表發言、現場簽約,一個個項目在臨汾落地安家;
工地上,培土奠基、機器轟鳴,一幅幅開足馬力趕工期、忙生產的火熱景象。
8月8日上午,全省舉行開發區2020年“三個一批”活動啟動暨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山西綜改示范區為全省主會場,各市選定一個開發區設立分會場。臨汾市分會場設立在臨汾經濟開發區甘亭工業園華翔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項目機加工5號廠房內。把會場直接設在在建項目現場,讓參會人員更加切身感受到我市以項目建設促發展的濃厚氛圍,這是臨汾會場的一大亮點,更具有現實意義。
集中簽約儀式后,我市隨即舉行全市開發區2020年“三個一批”活動。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落實好全省項目建設暨招商引資動員大會精神,我市推動全市開發區狠抓項目建設,推動一批簽約項目盡快落地、開工項目加快建設、在建項目早日投產,以項目建設促進全市開發區高質量轉型發展。
全市開發區“三個一批”項目總數181個,總投資812.6億元。其中簽約項目85個,總投資512.1億元;開工項目62個,總投資245.8億元;投產項目34個,總投資54.5億元。
“簽約一批”:落地,待花開
“項目建設是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大戰略、大舉措、大工程,臨汾的發展承載在項目建設上,臨汾奮力蹚出轉型發展新路的希望寄托在項目建設上。”簽約儀式上,市委書記董一兵語重心長。
項目是助推開發區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引擎。這次活動組織的“簽約一批”項目27個,總投資265.9億元。其中,與全省同步舉行的臨汾市分會場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現場共簽約項目10個。
“感謝臨汾市委、市政府為我們提供的優越條件和‘7×24小時’高效不斷的服務,我們有信心為山西省高質量轉型發展作出跨國企業應有的貢獻。”在臨汾市分會場,福川未來交通科技集團副總裁徐軼作為全省簽約項目的企業代表發言。
福川未來交通科技集團是一家全球知名智慧交通品牌企業,其打造的福川未來交通科技產業園及線路項目是堯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招商引資項目。
該項目在今年11月開工,2021年8月正式投產,屆時將實現1500公里、產值超300億元的空中軌道、支架及整車貨運車廂的生產規模,能帶動相關上下游就業崗位10000個。
作為一家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山西百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與臨汾經濟開發區進行了現場簽約,董事長王憲朝走下簽約臺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今天的成功簽約是一個好的開始,百信將匯聚全國的相關優秀人才、企業資源繼續在家鄉投資興業,為臨汾轉型發展、科技創新作出應有的貢獻。”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優質企業、項目落地的吸鐵石。霍州市委書記、霍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強說,今年4月以來,霍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推行的“店小二式”服務是助推園區發展的一大舉措,“我們通過‘一張清單管規范,一套流程管服務,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思路,承諾‘走進這扇門,辦結所有事’,打造了一支園區企業政務服務隊伍,為園區企業行政審批及社會服務提供全方位、立體式全程跟蹤服務。”
“開工一批”:建設,不停歇
“奮勇爭先,只爭朝夕”“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集聚動能,培育勢能”……在埠瑞聯特煤機裝備制造項目奠基現場,一條條提心聚氣的紅色標語條幅為現場增添了幾分明亮色彩。
在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云峰發布“開工奠基”令后,眾人手拿鐵鍬為項目培土奠基。
埠瑞聯特煤機有限公司是一家煤機裝備制造企業,該項目負責人崔寶龍在發言中言辭懇切地說:“項目從立項、辦理前期手續到開工速度之快、用時之短是我們企業沒想到的,這離不開臨汾經濟開發區提供的‘一條龍’服務,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專心做好項目。”
埠瑞聯特煤機裝備制造項目預計在今年11月底前投入試生產,項目投產后預計每年產值能達到1.3億元,實現稅收600萬元,能解決就業崗位300個。項目在長期穩定后產值可達3億元,稅收1000萬元。
“未來,我們將緊抓機遇,加大煤礦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研發生產及現有煤礦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緊跟煤炭行業發展需求。”崔寶龍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至8月,全市開發區“開工一批”項目共24個,總投資130.8億元。
“投產一批”:生產,勁頭足
當天上午,最后一個觀摩點,臨汾甘亭產業孵化園區內的三水能源節能機組項目生產現場,現代化的生產線上,機器轟鳴、焊花四濺,工人有條不紊地在各自崗位上忙碌。廠房上方打出的“用工匠精神打造智能換熱機組中的軍工品質”口號醒目提神。
山西三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供熱節能技術研發、設備生產的企業。“我們公司的技術水平一直處于行業前沿,之前受場地所困,公司不能擴大生產規模,臨汾經濟開發區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今年3月初,我們搬進了新廠區,從入駐到投產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該公司總經理喬晨曄話語里滿是感激。
在現場,一臺焊接機器人成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眼球。“相比人工焊接,機器人焊接更堅固、美觀,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喬晨曄耐心介紹,“公司現在有41項國家專利技術,一支以省級學科帶頭人、山西省‘三晉英才’、享受環保部青年科學家待遇人員牽頭的專業技術團隊。公司還與清華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產學研’機構合作成立行業第一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山西省供熱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喬晨曄告訴記者,以該研究中心為依托,目前三水能源又自主研發出一種綠色供熱新技術,利用電廠乏汽余熱,以廢治霾長輸供熱,目前長輸供熱里程能達到60公里。
3個小時,時間緊湊、干貨滿滿,“創新”“改革”“轉型”……這些詞語揉進了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里,成為推動全市開發區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強勁動力。
記者 李衛紅 荀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