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音樂漸起,大幕拉開。9月19日晚8時,由著名導演張繼剛執導編排、山西省歌舞劇院演出的舞蹈史詩《黃河》在云丘山景區云之上國際會議中心正式上演,為中外賓客帶來了一場氣勢恢宏的沉浸式文化體驗。
時間回到18日下午3時,記者來到云之上國際會議中心,山西省歌舞劇院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正在為當晚的帶妝彩排做著最后的準備工作。
當工作人員將一整片地布鋪滿舞臺并從臺上延伸到臺下,黃河波濤洶涌的既視感立即呈現在記者眼前。“為了做出黃河涌動的真實感,我們用不同的布做試驗,染、膠、噴、畫,一點點、一步步達到了想要的效果。”山西省歌舞劇院舞美老師韓有龍指著地步解釋。記者俯身仔細端詳,地布上,河水的波浪清晰可見。
“《黃河》在編排上簡化情節、強化情感,淡化地域、強化感情,弱化具象、強化象征,努力向觀眾呈現觀念的黃河、音樂的黃河、美術的黃河、舞蹈的黃河,整部作品在結構上劃分為三大樂章,整場演出在100分鐘左右。”山西省歌舞劇院歌舞副團長徐曉燕對記者介紹。
布置地布時,工作人員發現上面有不少地方撕出了口子,徐曉燕趕緊拿出針線盒,叫來舞蹈隊的女孩們縫補,“我們每次演出時工具包里都有針線盒,道具、服裝破了都是自己補。這塊布可是‘大功臣’,跟著我們一年多了,是舞臺上的主要道具。”
邊干活邊跟記者聊天,舞蹈隊隊長周婷笑稱自己的針線手藝是在隊里練出來的。“不論是演員還是幕后工作人員,我們對《黃河》傾注了太多的感情,每場演出結束后我們都會開總結會,把自己在演出中的問題說出來,即使已經演出了很多場,大家依然在不斷地精進,力求做得更好。”略微停下手中的活,周婷坦言,“從臺上表演到每次換場、換景,需要每個人的相互配合,每次演出完大家累得都不想說話,但是觀眾的口碑就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不論是聯排還是審查演出,我們都要按正式演出的水準來完成。為了《黃河》,我們會不遺余力做到更好。”
《黃河》從誕生到成長,歷經了10個月。去年9月14日至16日在山西大劇院進行了全球首演。“這是我們的第28場演出,恰逢《黃河》上演一周年之際,這里演出結束后,我們還要趕赴甘肅、寧夏,將作品呈現給更多的觀眾。”演出舞臺總監高樂說。
記者 李衛紅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