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在發展中守住這條紅線,就是踐行忠誠使命擔當的重要體現。圍繞縣委、縣政府‘162’總體部署,結合鄉寧實際,確立了‘116’安全生產工作思路,即以塑造平安鄉寧安全文化品牌為總目標,開展十大專項整治,實行‘六化管理’,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和遏制事故發生,切實織密安全生產防護網。”鄉寧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平說。
馬平認為,建設平安鄉寧,必須錨定“四零”總體目標不動搖。以塑造平安鄉寧安全文化品牌為總目標,具體實現四個目標。一是行業區域零事故。各部門、各企業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落實安全生產各項舉措;二是風險管控零盲區。以開展重點領域安全專項整治為抓手,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堅決防范和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三是安全整治零折扣。認真貫徹“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對安排部署的安全工作,要不折不扣堅決完成;四是應急救援零距離。完善應急救援體系,確保救援隊伍以最快時間趕赴現場。
建設平安鄉寧,必須聚焦十項專項整治不松勁。結合鄉寧各個行業領域特點,開展了工礦企業、消防及人員密集場所、道路交通、食品藥品、地質災害、建筑領域等十大專項整治,提升各行業領域本質安全水平。積極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制定出臺平安鄉寧安全文化創建、礦山企業、森林防火、消防及人員密集場所、道路交通、地質災害及防汛、建筑領域、食品藥品及特種設備、教育衛生領域、民生領域、文化旅游、固廢及生態等領域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通過召開安全生產座談會、實地走訪調研等形式把清單建實,切實筑牢全縣公共安全網。
建設平安鄉寧,必須加強“六化”管理不懈怠。一是安全文化主題化。行業部門根據各自安全生產工作特點組織開展各自行業領域的安全文化主題活動,提升全縣各行業領域安全保障能力;二是主體責任網格化。進一步完善基層監管網格化管理制度,確保安全生產全覆蓋;三是日常管控體系化。實行分級分類管控,按照危害程度劃分等級,投入大部分人力和財力到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四是隱患治理常態化。立足于抓早,早謀劃、早安排、早應對,把問題想在前面,把準備做在前面,牢牢掌握事故防范的主動權;五是安全執法軍事化。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違法生產行為零容忍、嚴查處,有效解決“三違”問題;六是應急救援科學化。不斷完善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及時更新、細化各行業領域、各鄉鎮應急預案,不定期開展不同類型應急演練。同時加強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建設,做好應急救援、搶險救災專業物資儲備與供應。
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