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脫貧不能靠不能等,只要有精神頭,脫貧致富并不難,現在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這么好,加上又有駐村幫扶工作隊、鎮村兩級干部的幫助,再難的日子也能熬出頭。”近日,霍州市大張鎮北張村張世光的一席話道出了眾多努力脫貧致富群眾的心聲。
張世光是一名普通、勤勞的農民,在脫貧路上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借助國家的扶貧政策,用勤勞的雙手在脫貧致富的小康路上圓了他的“羊”財夢。
今年77歲的張世光是北張村的貧困戶,家中三口人,兒子張小平身患疾病,基本無勞動能力,掙錢門路又少,多年來,一直靠傳統種植小麥、玉米維持基本生活,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日子依舊不見起色,生活還是捉襟見肘,面對這種狀況,張世光喪失了信心,感到生活無望。
精準扶貧攻堅戰打響后,張世光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幫扶工作隊、鎮村干部入戶了解基本情況,積極為張世光一家想辦法、出主意,經過多次走訪和實地查看,了解到養羊市場風險小、投入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張世光又有養殖經驗和養殖意向,最終確定了“金融扶貧”和“畜牧養殖”相結合的幫扶措施。隨后,工作隊為張世光購買了小羊、修建了羊圈、購置飼料,并邀請畜牧養殖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同時還為老人爭取到5萬元的小額貸款。張世光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黨和政府的真誠幫助,讓老人不勝感激,也給他們全家樹立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勤勞致富是脫貧的根本?!皣艺吆?,只要不懶,肯出力就能過上好日子?!睆埵拦忾_心地說。一家人商量后,采取了圈養和散養相結合的養殖方法,并進行了責任分工,張世光負責外出放羊、清理圈舍,愛人王巧桂負責購置飼料圈舍喂養,兒子張小平負責學習疫病防治知識和上網查詢養殖銷售方面的信息資料,一家人分工有序,日子過得忙碌而又充實。經過他們的悉心照料,小羊一天天長大。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張世光一家逐漸掌握了養殖技巧,積累了寶貴經驗,羊群數量也由最初的幾只增加到了現在的三十多只,成功走出了一條養羊致富的道路,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光養羊這項收入就能達到20000余元,真正拔掉了窮根。
望著羊圈里的羊群,張世光高興地說:“這些羊就是我的寶貝疙瘩,看著它們膘肥體壯,聽著它們咩咩地叫,我的心里別提多高興了,真的非常感謝政府,感謝駐村幫扶工作隊,我一定好好干,把羊兒養得壯壯的,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王劍峰)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