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在巍峨的呂梁山南麓、臨大公路77公里處的蒲縣薛關鎮古驛村,人們經??梢钥吹揭晃恢心陭D女,無論是在烈日炎炎的酷夏,還是朔風凜冽的寒冬,總是為村里的事情忙碌著;她走門串戶,為村民們奔波。她就是蒲縣薛關鎮古驛村黨支部副書記——王蒲文。
務實創業 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1991年,正值青春年華的王蒲文從學校畢業后就成了家。當時家中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反而因父母生病欠下了一大筆債務。丈夫雖然勤快,但一家老少靠耕種幾畝山坡薄田為生。面對現實,王蒲文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為了改變困窘之境,她想出一條與農業相結合的致富之策。
王蒲文不顧家人的指責與他人的嘲諷,東借西湊了幾萬元,在山區高垣上的腰里村建起了180平方米的豬舍,并購買了豬仔,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
王蒲文將自家的玉米粉碎配制成飼料,喂養生豬。這樣她既不用為賣糧發愁,同時也解決了養殖用的飼料問題。
王蒲文第一次搞養殖,雖然遭受了挫折與失敗,但她在失敗中汲取教訓,不斷總結經驗,堅持不懈,到處奔波申請貸款,終于在信用社貸了30萬元,隨后繼續踏上了養殖創業之路。
王蒲文在學中干、干中學。就這樣,她憑著滿腔的熱血,拼搏的精神,堅強的毅力與不斷進取的信念,克服和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經過多年的養殖,積累了不少經驗與資金。近十幾年來,她以堅強的性格,艱苦奮斗的精神,憑著堅毅和執著,養殖業取得了進一步發展。
養殖增收 脫貧攻堅引路人
2008年,王蒲文看準了古驛村的一處空閑地,那里位置優越,周邊空氣清新,適合生態養殖業的發展。于是,她建起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養豬場。
2011年,由王蒲文牽頭,并以法人的身份組建了蒲縣興龍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搞養殖。起初,村民們感覺養殖業風險大,王蒲文就耐心開導、熱心幫扶,周邊村養殖戶逐漸增加到30戶,增加就業人員70余人。目前,該合作社解決剩余勞力50余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明顯提高。
“帶動村民增收,做群眾脫貧攻堅的引路人,是一名共產黨員與村干部的職責?!蓖跗盐氖沁@樣說的,也是用實際行動真實干出來的。在成立合作社以前,古驛村養牛不超過5頭,養豬沒超過10頭。自從成立了合作社后,好多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都先后建起了小有規模的養殖場。貧困戶楊瑞明在王蒲文的幫帶下,養豬100頭;孔連平也建起了養豬場。作為村干部的她還經常深入到各農戶與養殖戶,幫助指導他們的養殖技術,經常與他們溝通、交流,從而使廣大村民與養殖戶對養殖業增收致富有了深刻地了解,同時也激發了該村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
由于王蒲文帶動古驛村廣大群眾創業致富,該村貧困戶逐漸脫了貧,并步入了創業富裕之路。廣大村民高興地說:“蒲文真是我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也是我們村民的貼心人,她不愧為黨培養多年的好黨員和優秀村干部?!?/p>
誠實守信 踐行核心價值觀
“做人做事要講究誠信,干事業要嚴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边@是王蒲文平素的一句口頭禪,也是她為民做事的一條行動綱領與準則。2008年,她在古驛村建起了養豬場,每年都要去村里登門拜訪和慰問70歲以上的老人;2015年,王蒲文給古驛村委的南灣村申請了便民橋與腰里村的三項電以及古驛村人畜飲水工程,并年年給上級有關部門打報告申請腰里村修路工程;2016年又給古驛村申請了巷道修復和硬化工程;2017年給古驛村申請了光伏發電工程,下一步計劃申請腰里村發展種養相結合旅游生態綠色園項目。
梅花香自苦寒來。王蒲文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創業,引領廣大村民脫貧致富,讓很多貧困戶得到了幫扶,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生活。
萬里征程始于腳下。一張張獎狀、一個個獎牌,在這顯赫的榮譽中,王蒲文并未感到滿足,也并沒止步不前,反而更加激勵著她向更深層次的農村、農業、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種植、養殖、旅游、觀光、綠色栽培等為一體的新型的山區農村旅游業發展與挺進。她誓言要將腰里村的生態飼養、綠色種養搞起來,讓廣大村民與游客們享受現代和諧社會的美景、佳肴與觀光,徹底讓該村的舊貌變新顏。(甄玉祥)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