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國之利器,科技創新可為我市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3月13日,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馮珍開門見山地對記者說道。
2018年,圍繞經濟轉型升級這條主線,我市堅持“環境、人才、平臺、項目”四位一體,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5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重點實驗室達到5個、全市省級以上眾創空間達到12個,成績位列全省前茅;我市是全省首家舉辦“創新挑戰賽”的地級市,為形成萬眾參與創新、人人挑戰需求的創新創業新格局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市長創新獎”繼續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營造出尊重創新、尊重人才、鼓勵創新、投身創新的良好社會環境;華翔集團“雙創”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
“2018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亮點頻出。比如我們的‘臨汾品牌’華翔集團,在2018年10月14日-15日,由省國資委、省科技廳主辦,市科技局承辦的‘復制推廣臨汾華翔雙創經驗現場推進會’上,全省24家國企負責人齊聚臨汾,學習借鑒華翔‘雙創’經驗。”馮珍如數家珍般向記者介紹說,“首屆‘創新挑戰賽’于2018年6月正式啟動,共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企業技術創新需求61項,涉及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等多個領域,參賽企業達48家。大賽共收到來自15家單位(包含2家省外單位)的38位挑戰者報名,簽訂合作協議22個。”
1月28日,馮珍履職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在這期間,全省上下正在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馮珍說,自己的上任時間恰逢其時,“我之前在市總工會工作,與科技局的工作領域不同,這次大討論既能讓我抓緊學習、盡快進入角色,也能為全市科技工作激發新活力。”
一邊深入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推動思想再解放;一邊聚焦全市科技系統在“六個破除”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市科技局瞄準科技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堵點,找準問題癥結,深挖思想根源,下大力氣解決。
“對標一流擔當作為,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動力和活力。這是我們搶抓發展機遇、聚焦重點難點,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爭取進入全省一流方陣的必然要求,必須毫不懈怠,自覺踐行,自加壓力,全力推進。”馮珍說,只有在問題面前不回避、困難面前不推諉,勇于擔當、敢于擔當,才能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業績,為譜寫美麗臨汾新篇章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一年。
“剛剛過去的市‘兩會’明確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深化轉型綜改區建設相結合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把在產業轉型上狠下功夫和大力培育新興和前沿產業,作為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措施。”馮珍說,市“兩會”為全市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我們要堅持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不斷完善創新體系,為爭當全省轉型發展‘排頭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提供有力支撐。”
新時代、新篇章,市科技局科技創新如何開篇破題?
“突出五個著力,扎實推進工作。”馮珍堅定而有力地說。
不斷堅定改革再出發的自覺,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通過深入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緊扣“加強、優化和轉變科技管理和服務職能”這條主線,抓好本級機構改革;不斷深化我市科技管理體制改革,逐步開展第三方專業機構管理科技計劃項目工作……
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建設:實施“種子計劃”“育苗計劃”“成長計劃”,啟動“新一輪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鼓勵引導社會和企業共同加大研發投入,激勵企業加大創新力度……
不斷提升整體創新能力,著力強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強化人才引進與培養,創新國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服務機制,采取全職、兼職等多途徑,柔性引進一批國外、省外、市外專家為我市服務;科技創新要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堅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突出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環境污染治理、果業新技術等,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不斷強化政策落實落地,著力優化科技創新生態:樹立服務理念,把服務創新放在工作首位,服務于管理之中,重構創新服務流程,推動一網通、一次辦等改革;提升孵化機構和眾創空間服務水平,建立眾創空間優勝劣汰的管理機制,引導眾創空間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升級……
大力實施科技精準扶貧,著力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加強以深度貧困縣為重點的科技扶貧,繼續投入專項資金,實施深度貧困縣科技精準扶貧專項,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繼續為深度貧困縣各鄉鎮選派科技特派員,繼續開展“科技下鄉”,大力推進農村技術承包工作,打造一批“星創天地”,讓深度貧困地區依靠科技積累造血能力。
記者 劉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