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2016年,我市西山五縣達到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標準,并高分通過督導檢查,這標志著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這只不過是近年來我市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程中綻放的一朵紅花。自正式啟動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工作以來,我市已有11個縣(市、區)通過國家評估認定。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事關教育公平、教育民生,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基礎。五年來,我市通過加強教育統籌、加大經費投入、均衡配置資源、關注教育民生、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等一系列舉措,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我市實際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推進模式,不僅讓城鄉孩子“上得起學”,還讓他們都“上好學”,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陽光的普照。
“大力縮小平川與山區之間、縣域城鄉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實現優質教育普及化,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優質教育。”這是五年前市政府在《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總目標,并制訂了具體的規劃圖、時間表和任務書。
五年來,我市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不等不靠,自我加壓,一次次刷新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臨汾速度”。
2014年與2015年,我市完成了6個縣(市)評估認定工作,2016年完成5個縣評估認定工作;在創新辦學模式中,按照“分步走、全覆蓋”的工作思路,完成了隰縣三中、隰縣四中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工作;科學制訂方案,在全市全面推進集團化辦學、教育聯盟、學區制管理、對口幫扶等改革;在霍州市開展了省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管理標準》試點工作。
2013年,安澤縣和川中心校先行先試,針對轄區內部分小學生源少、原民辦轉正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和音、體、美、英等課程相對薄弱的突出問題,從近年來新招聘的20余名年輕特崗教師中擇良將、選精兵,在轄區各小學每兩周開展一次“走教”活動,為當地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安澤縣“走教”活動只是我市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工作的一個縮影。五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均衡優質教師資源,校長、教師交流覆蓋17個縣(市、區)、臨汾經濟開發區和市屬義務教育學校。僅2016年就交流校長90名,交流教師人數1264人,其中骨干校長、教師交流人數203人,城鎮和優質學校校長、教師交流人數264人。
2016年,霍州市頒發獎金260萬元,重獎一年來為霍州教育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30個先進單位和350名先進個人;鄉寧縣在多年累計向教育功臣發放獎金2500余萬元的基礎上,再次拿出455萬元重獎教育功臣……五年間,我市堅持以“三名”工程(名師、名校、名校長的培養和選拔)為引領,全力打造高素質的校長、教師隊伍,教育教學質量連年穩步提升,在全市形成了愛崗敬業、甘為紅燭的行業風尚,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教育、重視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2016年起,我市引深和鞏固“三名”工程創建成果,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為期五年的“三優”活動創評工作,每年評選產生100名優秀班主任、200節優質高效課、60個優秀教研團隊。同時開展了“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全市共推選課堂實錄42906節,推優946節。
五年來,我市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嚴格規范各類學校辦學行為,全面公開招生信息,實施“陽光招生”,有效解決中小學擇校問題,促進教育公平。如吉縣嚴格實行“免試、就近、劃片、分配”原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以生源戶籍所在地和居住所在地為依據,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科學劃分各學校的招生范圍并向社會公布,采取“縣城合理劃片,鄉鎮基本直升”的辦法,保證了中小學生全部入學,非正常跨區域招生現象得以遏制,擇校現象基本消除。
教育公平,民心所向。今年的全市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推進會上,分管副市長與6個縣(市、區)和臨汾經濟開發區有關負責人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再次提高標準,明確重點。臨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正朝著“讓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同等優質教育”的目標,一路高歌前行。
記者 楊琦
責任編輯:席沛釗